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川渝两地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文相亲,2024年以来,两地率先以“跨省共建”模式,联合开展“巴蜀同脉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打造川渝文明实践“一廊四带”。
5月14日,2025年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工作交流会议在四川广安召开。会上,川渝两地携手发布了4个文明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川渝已联手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共12个。
“一廊”即“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四带”为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川东北渝东北4条文明实践带。
会上,川渝两地携手发布了4个文明实践创新典型案例,《行走川渝路思政“金课堂”——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文明相遂 资足潼行——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文明共生产城共兴——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川渝共铸红色魂五城同绘强国梦——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涵盖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嵌入式”文明实践助推跨省新区建设、文化赋能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交出了川渝两地联合开展“巴蜀同脉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亮眼成绩单。
此次发布的4个案例中,以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为例,2025年,其迭代升级“5+1”工作路径,推动理念契合、活动结合、工作融合,形成共建共办共享的良好局面。“5”,即五项常规工作(科学理论同讲、思想政治同润、先进典型同树、文化活动同办、文明乡风同育),五地宣传部各牵头一项,其他四地广泛参与,推动活动形成常态;“1”,即一个特色品牌,充分整合用活五地红色资源,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川渝共铸红色魂五城同绘强国梦”活动品牌。会上介绍,通过大力实施“5+1”工作路径,推动五地全面联动、全面融合、全面共建,实现一地资源、多方共享,文明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已惠及川渝群众百万余人。
案例发布同时,精彩纷呈的现场表演也吸引了与会嘉宾,会场内掌声不断。万州区带来非遗曲艺节目四川竹琴表演唱《天生天城烤鱼香》,艺术家化身“烤鱼店老板娘”,以曲艺形式,道出金牌烤鱼乡的美食美景。
“川渝文化资源丰富,一年来,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通过共护文化遗产、共办文化活动、共享红色资源等举措,文明实践活力持续迸发。”遂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泽斌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涪江流域特色文化,创新构建“传统文化夯基、红色文化铸魂、乡土文化润心”的三位一体实践路径,着力打造跨区域文明共建示范样板。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探索推广需求导向、场景融合、随处可感的文明实践模式,值得借鉴。”重庆市城口县委宣传部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朱黎表示,城口县打造的市民广场即将竣工,将作为城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集市活动。
工作交流会还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先进典型代表到现场参会。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道德模范、邻水县蓝天救援队队长杜静是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表示:“‘一廊四带’既是文明的走廊,也是幸福的通道,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惠及更多群众。”
此次工作交流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承办。
(记者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