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政府追着项目跑、项目跟着战略走,看重庆携手方大向上突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政务 > 正文

政府追着项目跑、项目跟着战略走,看重庆携手方大向上突破

来源:光明网2025-05-14 15:39

  5月15日,作为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的重要子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二期开始桩基施工,正式进入厂房建设施工阶段。这是继去年4月辽宁方大集团(以下简称“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落地的又一重要成果。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加持,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内陆开放前沿迈进。服务国家重要战略,要靠重大项目支撑。重大项目往往也是读懂地方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仅填补了重庆航空产业链的关键空白,更通过“临空经济+高端制造+开放枢纽”的深度融合,助力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重庆“向上突破”的生命力正蓬勃而出。

  “保姆式”服务稳稳托举企业

  2024年4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宣布建设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次月,方大航空国际总部在重庆揭牌成立。此后,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签约落户重庆。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总投资约38亿元,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CFM56和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用于空客A320、波音737机型)维修基地,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欧美的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推动重庆航空产业链全面升级。

政府追着项目跑、项目跟着战略走,看重庆携手方大向上突破

方大航空国际总部揭牌。来源:西部航空

  “要高质高效做好企业服务,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注入活力动力。”2025年4月24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调研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工作时提出明确要求。在此之前的一年内,他三次深入一线调研项目建设情况,以 “走一步、看十步、想百步” 的战略眼光,将方大重庆航空城置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位置。自此,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便被重庆市赋予了重要使命。

  4月27日,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杨晓云调研方大航空城建设情况,并强调渝北区要加快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强化专班推进,加快建设方大重庆航空城。从重庆市委、市政府,到项目涉及区域党委、政府,对方大重庆航空城的建设进度时时牵挂、事事过问,成为重庆与方大集团之间“双向奔赴”的重要前提。

  这种 “顶格推进” 的工作机制,直接促使项目在重庆迅速落地。以子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为例,在一期建设过程中,重庆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均保持全程重点服务,建设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用历时不到半年,工期至少提前了两个月。在此期间,高新区管委会组建政策专项组和建设专班,为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的建设提供7*24小时专项服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创新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新型通关监管模式,使重庆已正式具备国际“空空中转”无缝衔接的物流能力。

  这一系列“服务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的全周期保障体系,足以证明重庆市上下一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和魄力,也进一步彰显重庆始终秉持亲清政商关系,以高标准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有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的落地实施。

  “自签约以来,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政府追着项目跑’,我们在重庆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项目落地和建设推进,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方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负责人徐军坦言,投资建设重庆至今获得了丰厚的获得感,使得方大集团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升级项目、为重庆“两大定位”增添航空动能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政企一心、合力共进,重庆不沿边、不靠海,但连接世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向上突破力”却愈发强劲。

  从“扎根重庆”到“深耕重庆”

  4月25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西翼海航E2机库内,重庆首架被拆解的飞机正在进行飞机发动机的拆卸工作。4个小时后,位于重庆高新区西部科学城的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签收了这颗“心脏”,它将在这里经过进一步拆解和维修、翻新,并取得适航认证后,再次焕发新生。这也标志着重庆正式跻身全国第七个具备全链条航发维修能力的城市,项目推进迎来重大进展。

  据了解,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位于西永综合保税区,是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战略合作的一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填补西南地区发动机维修产业空白。

  除了发动机维修产业,方大集团在重庆已初步构建起集客运枢纽、航空维修、飞行培训、航空物流等为一体的航空产业版图。据了解,其客运项目在渝运力投放达53架,计划年底增至70架;海航航空集团旗下航司开通运营重庆重庆至河内、重庆至曼谷,重庆至阿姆斯特丹等三条货运项目,助力重庆实现国际货邮运输“空空中转”能力;海南航空与航空培训机构CAE合作建设的航空培训基地已正式投用;飞机租赁项目已在渝落地5宗租赁业务;飞机维修项目已取得145维修许可证并启动C检业务。此外,围绕重庆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的无人机项目也正在各大高校巡回招聘,预计每年面向硕博群体提供500个高精尖就业岗位。

  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负责人徐军介绍,以上这些布局对于助力重庆吸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技术、高端智造等制造业产业的聚集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将进一步助力重庆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未来五年,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预计将撬动逾千亿元各类战略投资入渝,2030年最大可实现年产值3500余亿元,新增直接就业近2.5万人。”徐军表示。

  方大集团作为重庆建设航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吸引产业集聚方面的“野心”并非止步于此。据了解,方大集团在2024年12月成功竞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5%的举办者权益,并以此为背景,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在重庆推进大健康产业布局。

  据了解,方大集团为响应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号召,制定了方大重庆航空城“12341”计划,包括打造1个世界级企业总部和2个客货运航空国际枢纽,引进3条临空经济产业链,补齐4个创新型产业,新建1个新兴食品产业。

  “与重庆同心同行、扎根重庆、深耕重庆,与重庆共谋发展,是方大集团的使命和未来主要战略方向。”徐军直言,未来方大集团在渝的产业探索也会重点贴近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目标,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方大重庆航空城的实践,为内陆城市如何突破地理局限、实现开放突围提供了新的空中单元。政府的“加速度”服务与企业“链式”协同,将共同破解内陆地区产业基础不雄厚、要素集聚不足的困局。

  当前,重庆正以方大重庆航空城为支点,做大做强飞机维修产业、完善航空产业链条,串联“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起“天上有无人机、地上有通航网、产业有集群”的立体发展格局,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目标正全面有序展开。(庞佳琦)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