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5日,作为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的重要子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二期开始桩基施工,正式进入厂房建设施工阶段。这是继去年4月辽宁方大集团(以下简称“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落地的又一重要成果。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加持,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内陆开放前沿迈进。服务国家重要战略,要靠重大项目支撑。重大项目往往也是读懂地方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仅填补了重庆航空产业链的关键空白,更通过“临空经济+高端制造+开放枢纽”的深度融合,助力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重庆“向上突破”的生命力正蓬勃而出。
“保姆式”服务稳稳托举企业
2024年4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宣布建设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次月,方大航空国际总部在重庆揭牌成立。此后,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签约落户重庆。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总投资约38亿元,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CFM56和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用于空客A320、波音737机型)维修基地,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欧美的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推动重庆航空产业链全面升级。
方大航空国际总部揭牌。来源:西部航空
“要高质高效做好企业服务,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注入活力动力。”2025年4月24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调研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工作时提出明确要求。在此之前的一年内,他三次深入一线调研项目建设情况,以 “走一步、看十步、想百步” 的战略眼光,将方大重庆航空城置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位置。自此,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便被重庆市赋予了重要使命。
4月27日,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杨晓云调研方大航空城建设情况,并强调渝北区要加快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强化专班推进,加快建设方大重庆航空城。从重庆市委、市政府,到项目涉及区域党委、政府,对方大重庆航空城的建设进度时时牵挂、事事过问,成为重庆与方大集团之间“双向奔赴”的重要前提。
这种 “顶格推进” 的工作机制,直接促使项目在重庆迅速落地。以子项目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为例,在一期建设过程中,重庆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均保持全程重点服务,建设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用历时不到半年,工期至少提前了两个月。在此期间,高新区管委会组建政策专项组和建设专班,为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的建设提供7*24小时专项服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创新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新型通关监管模式,使重庆已正式具备国际“空空中转”无缝衔接的物流能力。
这一系列“服务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的全周期保障体系,足以证明重庆市上下一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和魄力,也进一步彰显重庆始终秉持亲清政商关系,以高标准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有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的落地实施。
“自签约以来,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政府追着项目跑’,我们在重庆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项目落地和建设推进,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方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负责人徐军坦言,投资建设重庆至今获得了丰厚的获得感,使得方大集团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升级项目、为重庆“两大定位”增添航空动能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政企一心、合力共进,重庆不沿边、不靠海,但连接世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向上突破力”却愈发强劲。
从“扎根重庆”到“深耕重庆”
4月25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西翼海航E2机库内,重庆首架被拆解的飞机正在进行飞机发动机的拆卸工作。4个小时后,位于重庆高新区西部科学城的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签收了这颗“心脏”,它将在这里经过进一步拆解和维修、翻新,并取得适航认证后,再次焕发新生。这也标志着重庆正式跻身全国第七个具备全链条航发维修能力的城市,项目推进迎来重大进展。
据了解,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位于西永综合保税区,是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战略合作的一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填补西南地区发动机维修产业空白。
除了发动机维修产业,方大集团在重庆已初步构建起集客运枢纽、航空维修、飞行培训、航空物流等为一体的航空产业版图。据了解,其客运项目在渝运力投放达53架,计划年底增至70架;海航航空集团旗下航司开通运营重庆重庆至河内、重庆至曼谷,重庆至阿姆斯特丹等三条货运项目,助力重庆实现国际货邮运输“空空中转”能力;海南航空与航空培训机构CAE合作建设的航空培训基地已正式投用;飞机租赁项目已在渝落地5宗租赁业务;飞机维修项目已取得145维修许可证并启动C检业务。此外,围绕重庆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的无人机项目也正在各大高校巡回招聘,预计每年面向硕博群体提供500个高精尖就业岗位。
方大重庆航空城项目负责人徐军介绍,以上这些布局对于助力重庆吸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技术、高端智造等制造业产业的聚集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将进一步助力重庆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未来五年,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预计将撬动逾千亿元各类战略投资入渝,2030年最大可实现年产值3500余亿元,新增直接就业近2.5万人。”徐军表示。
方大集团作为重庆建设航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吸引产业集聚方面的“野心”并非止步于此。据了解,方大集团在2024年12月成功竞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5%的举办者权益,并以此为背景,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在重庆推进大健康产业布局。
据了解,方大集团为响应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号召,制定了方大重庆航空城“12341”计划,包括打造1个世界级企业总部和2个客货运航空国际枢纽,引进3条临空经济产业链,补齐4个创新型产业,新建1个新兴食品产业。
“与重庆同心同行、扎根重庆、深耕重庆,与重庆共谋发展,是方大集团的使命和未来主要战略方向。”徐军直言,未来方大集团在渝的产业探索也会重点贴近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目标,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方大重庆航空城的实践,为内陆城市如何突破地理局限、实现开放突围提供了新的空中单元。政府的“加速度”服务与企业“链式”协同,将共同破解内陆地区产业基础不雄厚、要素集聚不足的困局。
当前,重庆正以方大重庆航空城为支点,做大做强飞机维修产业、完善航空产业链条,串联“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起“天上有无人机、地上有通航网、产业有集群”的立体发展格局,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目标正全面有序展开。(庞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