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社区矫正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重庆大石坝司法所坚持"教育为本、矫治为基、帮扶为要"的工作理念,通过"真情帮扶+精准矫治"双轮驱动,帮助百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重新犯罪率同比下降,取得显著社会成效。
一、真情帮扶解心结,传递司法温度
大石坝司法所秉持“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理念,针对矫正对象个体差异,创新构建“一人一策”帮扶机制。整合街道平安办、民政办等多方资源,组建“5+1”联动帮扶小组,形成立体化帮扶网络。针对经济困难群体,搭建“技能赋能+就业导航”平台,链接资源助力经济自立;对家庭矛盾突出者,设计“亲情修复”计划,通过家庭关系评估等措施,助力重建家庭支持系统。以矫正对象赵某为例,他早年外出务工疏离家庭、又未抚养子女,因诈骗罪入矫后资产耗尽陷入抑郁绝望、身体多处疾病并发,长期入院治疗。司法所掌握情况后,迅速启动帮扶方案。心理疏导疏解其轻生念头,协调家庭成员开展情感修复,链接社会救助资源减轻生活压力。经多维度帮扶,赵某重拾生活信心,主动配合矫正,实现从“破罐破摔”到“重燃希望”的转变,彰显了司法的温度。
近年来司法所处理协调矫正对象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困难23件次。联合辖区暖洋洋社工组织制定"以渔"计划,累计推荐就业19人。
二、精准矫治提效能,构建科学体系
创新三级分类管理机制,根据犯罪类型、悔罪表现等要素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运用电子定位、心理测评系统等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监管,建立"日定位、周见面、月评估"制度。开展"法治讲堂""心理健康测评"等特色教育活动42场次,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参与率达100%。重点人员王某通过系统性心理干预,从最初抵触监管转变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被动服从"到"主动融入"的转变。
三、社会协同聚合力,筑牢共治根基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司法所作为主体力量,积极构建司法规范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家庭紧密配合的帮教格局。司法所精准施策,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组织教育学习与动态监管;社会力量多元助力,社会组织提供心理辅导,志愿者给予生活关怀,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与培训;家庭则以亲情支撑,司法所工作人员组织家庭座谈会,增强家属支持,鼓励家属日常监督。多方协同下,众多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大力提升辖区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率。
下阶段,大石坝司法所将持续创新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矫治精准度,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拓展帮扶路径,让社区矫正既有法度力度,更显温度深度,为平安建设注入更强司法力量。
(通讯员 师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