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一起做起“科目三”手势舞,尽管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清晰的印记,但他们精神矍铄。五一前夕,在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以下简称渝中三所)上演了这样一幕。老人们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83岁,他们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摆动双手,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容。这充满活力的一幕的背后,离不开渝中三所门诊部这群“银发守护者”。
五一期间,这群“银发守护者”仍坚守岗位,时刻关注老人们的健康状况,让他们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假期。
每天30000步+的“拼命三娘”
渝中三所现有6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医疗保健工作由9名医护人员负责,万芝利是其中的主管护师。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工作认真精细,被老人们亲切称为“健康守护人”。
“多亏你们当初不放弃,我今天才能坐在这儿!”完成手势舞后,95岁的陈献章冲着万芝利竖起大拇指。原来,在去年11月24日凌晨2点,老人如厕后突然跌倒,值班护师赶到后发现老人已陷入半昏迷状态,经检查,初步判断是胃间质瘤破裂引发大出血,紧急送医后,老人血红蛋白更是降至不到20。老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手术,但高龄加上病情危重使手术风险陡增。
当时万芝利抱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拼尽全力”的信念,一边安慰家属,一边紧急联络专家。四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老人成功脱险。
2022年春节期间,万芝利上门巡诊时发现一位老人呼吸不畅,判断是肺部感染,并将其送到医院。“幸好万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将父亲提前送到医院,如果当时住在家里,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家属感谢道。
有一段时间,万芝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运动步数突破30000步,大家都叫她“拼命三娘”。“用心用情是基础,但拼尽全力,才能无憾。”说起自己的工作,万芝利感慨道。
主治医师开设养生课堂,身心问题皆治
万芝利的工作热情和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5年前来到渝三所的门诊主治医师邱左容便是其中之一。
曾有一位老人患上疥疮,但子女都不在身边,无人帮他处理。邱左容巡诊发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穿戴好防护服,上门为老人诊治并打扫卫生,还用开水烫洗床单和被套,防止老人病情进一步恶化。
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邱左容让不少老人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邓慧君老人有肩周炎,邱左容配合中医专家为其施行针灸治疗后,目前已能灵活运动;99岁的王兰珍的耳鸣问题,在坚持针灸后也得到显著缓解。
此外,邱左容还创新开设了养生课堂,不仅为老人们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和技巧,还为他们疏通心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邱左容还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准备养生课堂的内容,“有时候突然想到个好点子,就会随手拿个东西记下来,对工作十分有利。”邱左容说。
90后与90岁+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90后,医师冉姣5年前加入渝中三所,成为一名门诊部医师。
有一年,96岁马克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儿子又回不来,那年春节,冉姣主动来到老人家里,陪他一起过春节。平时,冉姣还会根据老人的爱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种花、买花、买鱼等。如今,他们就像家人一般,“我出差的时候,都要给马老打电话,有时候忙得忘记打,他就会打过来。每次几分钟,就是问问情况,聊聊家常。”
在这里,冉姣还感受到老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99岁的王宝成,每天坚持读书读报,还会做笔记,把重要的讲话摘抄下来,整理出一本本“学习宝典”。他的老伴今年90岁了,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工作。“这些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也是我人生宝贵的经历。”冉姣说。
在渝中三所,以耐心细致服务好每一位老人是所有人的共识。33岁的江一帆自2021年起负责102岁常汉卿的服务保障工作,如今老人只认得江一帆和其老伴儿;护师周晓娇多次前往医院学习胃管更换技巧,让朱立章老人不用频繁地往医院跑;唐滋随身携带记事本,上面详细记录老人们的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
门诊部的墙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摆满了一封封感谢信。“他们为革命奉献一生,我们要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句话,道出了门诊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心声。
(文/记者 李周芳 尹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