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2、1,点火!”4月24日,伴随着点火仪式的完成,重庆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春季体育节拉开了序幕。赛场上,轮滑的风驰电掣、武术的刚柔并济、跆拳道的拳脚生风,生动展现着“人人体育,健康巴蜀”理念的落地成果。
体育节上的轮滑项目展示。重庆巴蜀中学供图
巴蜀中学自2022年推行“2+1+1”课程体系以来,以系统化改革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显著提升,2023至2024学年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增长7%,肥胖率下降3%,近视率下降3.6个百分点,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交出亮眼答卷。
体育课程新模式激活运动潜能
按照新课标要求,体育课要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巴蜀中学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瓶颈,创新打造“2+1+1”课程模式——每周2节选项走班教学,1节体操、田径等大单元教学,1节体能大单元教学,形成“兴趣激发——技能夯实——素养提升”的立体培养架构。通过2节连堂90分钟的课程,达到学、练、赛一体化、结构化教学,让学生在每学期至少掌握一门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再通过田径、体操的项目式教学以及体能课程,夯实运动技能基础、提升体能水平,破解了传统体育课程单一化、碎片化的问题。
跆拳道表演。重庆巴蜀中学供图
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单向教学,该校还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规则意识与战术思维培养,通过理论知识和课堂实操的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体育精神。“现在,学生经常自己组织比赛,有时候还会邀请老师当裁判。”重庆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体艺中心副主任吴双表示,“2+1+1”课程的实施,更利于学生对于规则的理解与责任意识的培养,真正实现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同步提升。
“2024年3月,学校取得了中考体育全区第一的好成绩。”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表示,相信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下,学生会迸发出无限可能。
专业保障守护“人人体育”
通过专业运动员的引入,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原中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么祺等多名退役运动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将多年赛事经验转化为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案,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更规范的运动技巧,更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了超越自我、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次专业示范都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么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够帮助教师更快与学生建立信任,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为了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该校还定期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对教师与教练员进行联合培训,确保专业团队不仅覆盖课程学术方面,更要覆盖到学校组建的各支运动队中。
为确保全校师生得到切实的安全保障,该校成立了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康复中心的专业医师,可为师生提供按摩、针灸等专业治疗,同时也通过专业设备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提升体育训练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教师团队多次带领队伍在市级以上赛事斩获奖牌,近三年输送了2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李潇珂介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爱上运动。”李潇珂说,近年来学校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与师资队伍升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探索出有效路径,成为落实“人人体育”的生动实践。(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