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网感”越来越足,这是对“民生为大”的最好叙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重庆“网感”越来越足,这是对“民生为大”的最好叙事

来源:光明网2025-04-23 16:23

  4月22日,“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提出一周年。

  2024年4月22日,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后,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重庆“网感”越来越足,这是对“民生为大”的最好叙事

  九龙坡区民主村实景图。九龙坡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年来,重庆以一系列“网感”十足的民生实践,将这一执政理念转化为既挺市民也宠游客,既接天线更接地气的城市温情与民生温度。

  重庆这座城的“网感”越来越足,这是对“民生为大”的最好叙事。从为一名普通市民的清白跨省联动,到为游客来了之后“停车免费,路边也可停,不罚款”的承诺;从借势春晚展现新重庆形象,到助力“卤鹅哥”五追“甲亢哥”后的互动共情引爆区县经济——这座“8D魔幻之城”,正在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诠释“人民至上”“民生为大”的执政逻辑。

  从“宠游客”到“护市民”:柔性民生的法治共情

  重庆的“网感”,首先体现为对个体合法权利的极致呵护。

  先看一场跨省辟谣的“速度与温度”。今年1月,当“吉林老人救助重庆游客反遭诬陷”的谣言席卷网络时,重庆网信、文旅等职能部门迅速联动吉林省,重庆警方最终用翔实通报为普通市民正名。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自证清白”,既是依法治网的典型案例,更展现了一座城市对市民名誉、城市形象的重视和珍惜。

  其次看一条“背篓专线”的“温情与共情”。“背篓专线”运营快3年,在重庆人看来,这是家常事,没啥新鲜的,但在去年春天引发网络舆论广泛关注,其导火索有两个:一是有网友在问政平台建议重庆公交及地铁禁止乘客携带菜筐。二是重庆轨道集团迅速回应,“轨道交通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乘客携带的物品合法合规即可。”这条充满人情味的回答及后续报道,引发全国无数网民点赞、传播和评论,“既能装下公文包,又能容下背篓扁担”的重庆城,以及这座城开放包容、平等待人、重视民生,也成为新重庆的城市标签。

  再看一个停车免费的“城市与诚意”。重庆市荣昌区宣布节假日政府停车场全开放、马路停车不罚款,区委书记高洪波直言“交警不是来贴罚单的,城管不是来掀地摊的”——这种“反套路”的管理智慧,把“为人民服务”具象为游客的一句感叹:“重庆,真的懂我们!”

  这些事件背后,是重庆将“民生为大”具化为“小事快办、大事共办、难事办好”的治理创新。当多数城市还在讨论法理情的平衡时,重庆已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民生为大、法治文明,恰在于对普通人“微小正义”的守护。

  从春晚流量到卤鹅爆单:民生经济的“网感”突围

  重庆深谙“流量”与“民心”的辩证关系,让“网红效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网感”重庆的一再出圈,并非简单偶合,这一波波强烈的城市“网感”背后,是将民生需求、民生账本作为核心,是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先看春晚IP的“长尾效应”。2025蛇年春晚分会场落户重庆,洪崖洞的灯火、轻轨穿楼的奇观全球刷屏。紧接着元宵晚会再续热度,带动一季度文旅收入同比增长34%,部分商户直言“客流量多到接不过来”。

  其次看“卤鹅哥”的逆袭剧本。当荣昌“卤鹅哥”与美国网红“甲亢哥”八天五城互动后,荣昌区委、区政府迅速跟进: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承诺“马路边也可以停,不罚款,做好服务”,欢迎自媒体来荣昌,享受官媒同等拍摄待遇。一套组合拳下来,卤鹅日销量翻番,乡村旅游订单激增200%以上。这种“政府搭台、民众唱戏”的模式,打破了“蹭热点”的短视思维。

  再看执法部门的柔性执法。重庆市司法局等部门在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领域推行“首违不罚”“包容审慎”等柔性执法经验,今年起广泛实施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凡能采取告知提醒、劝导指导、警示提示、批评约谈等方式处理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些都是对“民生为大”最生动的诠释。

  重庆的聪明之处在于:既敢放手让民间活力“野性生长”,又会在关键时刻“精准赋能”,让每一个普通人、每一家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城市“网感”的深层逻辑:现代治理的群众视角

  重庆的“网感”并非简单的传播手段、营销技巧,而是一座超大城市治理理念的迭代升级。“网感”的背后,考验的是一座城市对广大民众的共情能力,以及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创新民生服务模式,快速响应解决社会“痛点”,为广大市民、中外游客、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水平。

  重庆市委网信办负责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重庆的“网感”指数提升后,全市领导干部逐渐学会了跟群众、跟网友“坐到一条板凳上,聊到一个话题上”,面对面问需于民,心贴心问计于民,精准感知民意,快速响应群众需求。目前,这种良性循环形成后,主管部门不再对舆论引导、危机管控焦虑担忧,工作量反而比往年大幅减少。

  现代治理的群众视角,一是从管理者到服务者。重庆市公安局推出涉及车管、出入境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市民办理相关事宜,可以少跑路,甚至不跑路了。

  2024年重庆上线“渝快办”3.0版,整合全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超过2万项,其中90%以上可实现网上办理,并且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100项高频事项“秒批秒办”,用户满意度达98%。众多市民、网友点赞称:“在重庆,办事比点外卖还快。”

  重庆市荣昌区委宣传部邹彧介绍,以近期“现象级”爆火的荣昌为例,该区融媒体号单条抖音作品《公交车免费乘坐 景点门票免费停车场免费》浏览量破亿。荣昌、重庆,无疑是这样一座靠真诚服务被推上“热搜”的城市。

  二是从高大上到小而美。相比某些城市追求国际大都市的宏大叙事,重庆更愿为一条线路、一碗小面、一只卤鹅站台。借央视春晚分会场之势,重庆市文旅委推出“春晚同款打卡线路”,联动抖音、小红书发起#跟着春晚游重庆#话题,播放量超20亿次。这种“市井烟火气”,恰恰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底色。

  更深层看,重庆的探索揭示了一个道理:现代化治理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而在于是否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当一座城市愿意为游客的停车位操心、为小贩的摊位费减负、为网红直播家乡特产的流量搭桥时,“民生为大”就不再是口号,而成了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

  “网感”重庆跃迁:从“网红打卡地”向“民生为大体验目的地”

  当下,城市的“网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网络热度,它是一座城市在地特色与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城市活力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杨聪雷认为,一座具有“网感”的城市,不仅在网络中广泛被认知和传播,更能够通过网络与市民、游客和外界进行深度互动,有效展示和迅速传播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真实反映一座城市在网民中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喜爱度。这种“网感”是城市现代化治理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城市全球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渝中区解放碑商圈设立游客服务驿站,提供免费行李寄存、游客休息、饮用水、商场专业导购等服务,网友感慨:“重庆让旅游也有了家的感觉。”

  江北区九街夜市推行柔性监管,允许商户延时经营至凌晨3点,城管队员变身夜市服务员,2024年夜市消费额突破50亿元。网友评论:“别处的城管赶人,重庆的城管帮摊主搬桌子。”

重庆“网感”越来越足,这是对“民生为大”的最好叙事

  江北区九街夜市实景图。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重庆,下雨天因找不到地铁口心急如焚,外地游客带着发烧的孩子求助,重庆警察果断抱起孩子一路护送。遇到外地游客突感心脏不适,执勤民警快速“公主抱”带其就医。全国网友看到相关视频后,纷纷送来好评:“这是我见过最帅的公主抱。”“永远会被重庆的温暖所感动!”

  ……

  一年来的事实表明,重庆,放在中国、放在世界,是一个很有“网感”的城市。重庆从上到下,深深懂得网络传播、网络营销本身就是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重庆的实践表明,在数字化时代,“网感”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但这种“网感”的根基,始终是“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的执政初心。从“8D魔幻”的物理空间,到“宠粉无极限”的情感空间,重庆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化城市的内涵。

  这里的“现代化”,是轻轨穿楼时的惊叹,也是游客停车时的从容;这里的“民生为大”,是央视镜头里的两江璀璨,更是中外游客、小巷摊主脸上的民生笑容。

  因此,适时推动重庆从“网红打卡地”向“民生为大体验目的地”跃迁,应是重庆市下一步探索的课题与努力的方向。

  重庆这座城的“网感”,是政府愿意弯腰听百姓说话,是把“民生为大”写进每一件小事里,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数字重庆建设赋能,让每位市民深刻感受到“自己就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共建者与分享者”,让每名游客、让每位投资者都真实体验到“来了重庆,自己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这种叙事,这种实践,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最生动的注脚。

  当更多类似重庆这样的城市学会“网感”与“民心”同频共振,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必将书写得更加鲜活而温暖。(陈林)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非遗迎贵宾 文明共璀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