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两个“三年行动”让城市更有韧性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重庆两个“三年行动”让城市更有韧性

来源:重庆日报2025-04-10 10:35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3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记者在回访投用后的五桥河防洪工程时,社区居民李全谋高兴地说。五桥河曾是一条“水患之河”,每年汛期都让周边群众提心吊胆;随着防洪工程建成并发挥分洪减灾作用,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只是重庆有效防范自然灾害的一个缩影。

  2024年,重庆开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延伸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多措并举巩固提升市域本质安全水平,让城市安全更有韧性。

  “硬核”工程分洪

  五桥河告别“水患之痛”

  “每年汛期,五桥河都会或大或小地涨洪水。最吓人的那一次,眼看着洪水一下子涨上来,几分钟就淹到了三楼。”回忆起2023年7月那场洪水,李全谋仍记忆犹新。

  当年7月3日至4日,五桥河流域洪水最大涨幅近12米,流域受灾群众1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3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

  为彻底解决该流域防洪问题,洪水退去的第二个月,当地就开工建设五桥河防洪工程,不到一年时间完工。

  去年7月11日清晨,五桥河水流突破每秒213立方米,形成入汛后第一个洪峰。上涨洪水汹涌袭来,在防洪工程控制堰、侧堰调节作用下,超限洪水被迅速引流到分洪隧洞排泄,五桥老街段安全平稳行洪,五桥河流域人员无需转移,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次汛期“首考”中,该防洪工程交出满意答卷。

  除了防御基础能力的提升,要“跑赢”自然灾害,高效的监测预警也必不可少。

  “如同多了一双眼睛,时刻帮我们盯牢‘心腹大患’。”3月26日,重庆市武隆区羊角街道新坪村一处山体滑坡隐患点,随着应急叫应装置的投用,附近村民更安心了。装置集成有高音喇叭、高清摄像头、卫星发射接收装置、太阳能供电板等,可实现“急时”预警叫应、“平时”宣传教育。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监测减灾处处长汪浩介绍,聚焦各类自然灾害隐患点,目前全市已安装完成1384套“应急叫应装置”,并于汛期前投用。

  装置的背后,是全市“自然灾害防减救”数字应用。该应用接入3.2万个风险隐患点位、102万余名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1130支救援队伍等数据,具备暴雨风险态势、小流域洪水推演、灾情影响分析、群众转移评估等功能,可将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00%、资源调度效率提升150%。

  智能监测“加持”

  地下“有限空间”隐患精准防控

  对许多人来说,化粪池附近地下“有限空间”,隐秘又陌生。可它们却默默保障着城市生活有条不紊。

  然而,这个“小空间”因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氧含量不足,存在中毒、缺氧窒息、燃爆等“大隐患”。

  如何做好地下空间的安全监测?

  4月2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外形酷似“大白”的机器人正投入工作。它是一款化粪池智能管控设备。而在重庆高新区西永街道西园二路乡贤公园,融合了光学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化设备也在运行。

  它们虽长相不一样,可功能类似:均可实现对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4种气体危险源的浓度智能监测与精准控制。当气体浓度出现异常、触发报警时,智能设备会迅速开启自动干预机制。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这两种设备采集到各类数据,实时同步至系统平台,电脑端、手机端均可查看,确保随时掌握化粪池的安全状况。

  以智能化手段加强化粪池监管,在重庆市正形成常态。

  去年,重庆市江北区新增50套化粪池在线监测设备,全区运行设备总数达到2132套,基本实现化粪池智能监测全覆盖,大力提升辖区化粪池危险源智能监测系统覆盖率。

  重庆市北碚区聚焦“化粪池监管一件事”应用,通过对全区2400多座化粪池进行建档赋码,赋予每一座化粪池“唯一的身份标识”,达到对化粪池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重庆市潼南区强化商圈、广场、农贸市场等重点人流密集区域的监测管理,接入智能监控平台和移动巡检终端应用,实现对化粪池风险隐患实时监测预警。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有限空间”安全监测整治工作是重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一步;重庆市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运维管理,让市民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

  化工设备升级

  青蒿素生产更安全更高效

  “以前,我们都是纯手工操作,不仅存在被烫伤的可能,还容易引发火灾。”4月9日,重庆市黔江区,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蒿素生产一线,车间主任罗建军回忆起以前的场景,神情严肃。提到现在的生产情况,他马上舒展眉头:“现在,生产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化控制,基本不再纯手工操作了,安全有了保障!”

  治病救人的青蒿素,怎么会成为让人惧怕的风险隐患呢?

  实际上,青蒿素的生产,需要用到多种危险化学品作为提取溶剂。罗建军说,青蒿素生产线一些老旧的设备常年被蒸气腐蚀后,存在泄漏的情况。工人纯手工操作,不仅自己可能被烫伤,设备损坏后,还可能造成化学溶剂泄漏,甚至是更严重的事故。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消除安全隐患。”2023年12月,公司投资600万元开展部分老旧装置更新改造。针对青蒿素生产线,专门开展了安全环保隐患整改及数字化建设。

  “我们用两台热效率更高的纯电浓缩设备,替换了车间6台热效率低的单效浓缩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可视化管理。”梁颖说,更新改造后,生产线上的员工变为了巡检,降低了生产风险。

  设备的更新,使生产成本较之前降低22%,每年还减少挥发性污染物排放约100吨。

  这只是重庆市开展化工装备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缩影。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减少生产环节风险,重庆市积极推进化工装备设备更新。对全市191家涉及生产、储存危化品企业开展调研摸排,制定淘汰设备、鼓励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支持政策等“三张清单”,推动化工企业工艺装备迭代升级。目前,全市持续深化化工园区整治提升,8个化工园区中已有5个园区成功创建D级(低风险)园区,3个园区达到C级(一般风险)标准。

  另外,化工装备设备更新改造行动,也带动了部分企业主动升级改造。重庆鹏凯精细化工主动投资1000余万元,升级改造9套鼓励类设备;重庆兴发金冠化工开展安全风险研判,主动投资330万元完成未纳入淘汰名单的10个储罐升级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数读>>>

  ■“自然灾害防减救”数字应用

  全市已接入3.2万个风险隐患点位、102万余名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1130支救援队伍等数据,可将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00%、资源调度效率提升150%

  ■应急叫应装置

  已在各类自然灾害隐患点及其周边安装1384套

  ■小流域应用场景建设

  完成全市域4208个小流域应用场景建设

  ■临时应急避难场所

  全市已指定临时应急避难场所2.56万个,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就近避险转移问题

  (文/记者 朱婷 崔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