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率先采用新技术实现污泥能源化利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之光 > 正文

重庆率先采用新技术实现污泥能源化利用

来源:重庆日报2025-04-07 09:49

  4月1日,“干化污泥高温循环流化床气化供热科技创新项目”在重庆水务集团珞璜污泥处置中心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开创了国内采用“高温循环流化床气化供热”技术彻底解决污泥处理处置并实现能源化利用的先河,每天将100吨需要外运处置的固废干化污泥“变废为宝”,就地转化为蒸汽、电能和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所谓“高温循环流化床气化供热”技术,即干化污泥通过高温循环流化床在750℃-900℃的高温缺氧条件下,气化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气体通过有氧燃烧联动余热锅炉产生饱和蒸汽,而气化尾渣可作建材或土壤改良利用。该技术以干化污泥作为基础燃料,生产过程无须全程依赖煤、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大幅度降低生产能耗成本。与传统焚烧工艺相比,该技术是一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主要指标可实现超低排放。

  该技术由深圳市泽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源能源)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历时3年自主研发取得中试成果,泽源能源与重庆水务集团渝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联合科创实现成果产业化应用。

  珞璜污泥处置中心是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置基地,年处置量占重庆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泥生成总量的近60%,每天接收处理1200吨含水率80%的生活污泥,产生干化污泥约350吨。

  “该项目可有效解决目前国内污泥处置行业性难题,彻底打通污泥处置产业链末端瓶颈,实现污泥处置全链条闭环。”重庆水务集团渝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继文表示,该项目每日可处置利用干化污泥100余吨,同时为处置中心提供约380吨/日饱和蒸汽;每年可节约1.7万吨标准煤,实现碳减排约4.62万吨。通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外运处置费用、碳减排收益及提高污泥处置效率,每年可为珞璜污泥处置中心实现降本增效约1200万元。

  据悉,“高温循环流化床气化供热”技术已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认证,并纳入市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目录,下阶段还将申报市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

  (文/记者 陈钧)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 习近平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