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师享荟|正视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家长完成从“生理监护人”到“心理养育者”的角色升级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教育 > 正文

光明师享荟|正视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家长完成从“生理监护人”到“心理养育者”的角色升级

来源:光明网2025-04-02 20:06

  开栏语: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高等教育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承载民族复兴的希望。重庆正以昂扬姿态,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光明网重庆频道推出《光明师享荟》栏目,搭建思想碰撞、经验共享及学术交流的平台,聚焦立德树人实践,弘扬育人使命,展现师者担当。期待与重庆高校师生同行,以教育伟力点亮城市未来,以强国之志汇聚智慧星河,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教育篇章。以思想之光,照亮教育强国新征程!

  本期受邀分享嘉宾:吕厚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心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青春期心理健康与防治》《青春期心理健康》《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南》等专著和教材15部。研究成果获重庆市第九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抑郁情绪、焦虑障碍、网络成瘾、校园欺凌、亲子关系、空心病……”这些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现象和问题,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成才。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未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凸显出国家对全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呼吁家校社等协同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保障。

  面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如何正确看待?如何积极、科学、系统地应对?家庭、学校、社会应如何发挥好协同作用,做好护航工作?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重大课题。

  多维诱因解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数十年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科研产出(论文、项目、应用工具)、社会服务和政策影响层面均有显著成果。

  他们发现,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人抱有“不在乎、恐惧、逃避”等心态,甚至还存在误解和歧视,这都源于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缺乏。

  众多家长对青少年的关心关爱仍然停留在“吃好穿好”的物质满足层面,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

  家长往往以“成绩”定义孩子的“价值”,将社会压力转化为功利行为,催生出“鸡娃式控制”,引发青少年对学业产生焦虑、厌弃,对失败产生恐慌,甚至丧失生活意义感。

  在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青春期,青少年受激素、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影响,敏感且脆弱,在社交、学业等压力下极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但被轻易地贴上“叛逆”“矫情”“软弱”的标签,他们的情绪无法得到疏导和宣泄,出现沉默不语、自暴自弃、抑郁自伤,甚至引发校园暴力等严重问题。

  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透明化和信息茧房的双重作用下,“消费主义、躺平文化、丧文化”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容易造成认知混乱和身份迷失。

  同时,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高频次使用,屏幕依赖症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学习倦怠、网络成瘾和现实社交能力退化等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是多方面的,通常由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近年来,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围绕“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课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社区心理调研。他们发现,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先从认知上进行科普,从问题中学会判断,从现象中进行剖析,找到心理问题的源头,再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配合,构建起链条式防护体系。

  应对之策家校社协同筑牢“防护墙”

  家庭是成长的第一站,也是身心健康的基石。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更是预防和干预的关键一环。

  家庭教育中,青少年获得的情感支持会伴随其终生。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养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起基于尊重与信任的亲子关系。例如:日常沟通中使用积极的、倾听式的情感表达而非质问、评判;高质量陪伴,一起完成亲子互动;公开谈论自身压力,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并能够及时释放情绪;制定家庭规则,严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以身作则,培养秩序感等。

  与此同时,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是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两者需形成“互补+联动”的协同模式,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又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让青少年始终感受到“我被重视、我被支持”。

  学校作为青少年生活的主阵地,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可以从建档跟踪、课程设计等方面,构建起“预警-干预-保护-发展”的全周期护航体系,保障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目前,全国已有多所学校通过AI赋能筛查评估,建立起学生动态心理档案,未来还可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更新预案,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提出,学校开设“心育课”十分有必要,但在课程设计上要下大功夫,不能只是简单枯燥的理论课,要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避免流于形式。比如:采用心理剧、团体游戏、VR情景模拟等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学科交叉融合,在体育课中设计“挫折障碍赛”,让青少年在安全范围内体验失败与重启等。

  只有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为青少年营造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尽早出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心理健康服务的责任主体和财政保障措施,对心理咨询师资质、服务流程、隐私保护等作出强制性规定,以法治力量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同时,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建议,政府应借助专业力量,通过设立“家长心理学院”“家庭心理加油站”等服务性机构,开发“家庭心理体检”等应用小程序,普及家长心理学知识,提升家长认知能力,帮助家长完成从“生理监护人”到“心理养育者”的角色升级。

  社会层面组织开展社区心理学实践基地,为社区居民、青少年及街道社区干部开展心理专家主题讲座、亲子体验、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培训、心理健康宣传及科普活动、心理主题测评等系列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

  当下,AI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着心理健康服务的时空边界,使家-校-社协同从“物理连接”升级为“智能共生”。正如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吕厚超教授所说,未来的理想图景是:每个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都能被实时感知,家庭获得科学养育支持,学校实现精准教育,社区提供无缝衔接的服务。这些都需要技术创新、制度突破与文化适应的协同推进,最终构建一个“预见风险-精准干预-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智能生态。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本质是现代性危机的缩影,需超越“个体矫治”思维,在教育生态重构、家庭功能修复、科技向善治理、文化根脉再生中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唯有构建“预防-干预-发展”全链条生态,才能让青少年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生命的锚点,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肖依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