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连续3年摘得国际镁协会“镁未来技术奖” 重庆“镁”为何能超群出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之光 > 正文

连续3年摘得国际镁协会“镁未来技术奖” 重庆“镁”为何能超群出众

来源:重庆日报2025-03-25 10:07

  领跑事迹: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代表重庆,在全球首次连续3年摘得国际镁协会“镁未来技术奖”,获奖的技术及产品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化,预计未来产值将达万亿级。

  镁,是一种质量轻巧且绿色无害的金属。镁合金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工业领域。中国的镁储量占全世界的70%,是不折不扣的镁大国。

  而在中国提起镁,就无法绕开重庆——成立于1943年的国际镁协会目前仅颁发过3个“镁未来技术奖”,全部花落重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领军的团队摘得。

  2022年,安时级镁离子电池荣获“镁未来技术奖”。2023年和2024年,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系统、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再次连续获奖。

  重庆“镁”为何能超群出众?这一切要从20多年说起。

  全球最大的镁合金研究机构扎根重庆

  在上世纪90年代,镁及其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在坐“冷板凳”,常见的镁产品仅仅是逢年过节时燃放的烟花。

  然而,当时环境污染和铁铝矿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已现端倪,师昌绪、左铁镛、李依依等多名院士联合呼吁,要重视镁合金产业的发展。由此,以潘复生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开始为“镁”奋斗。

  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重庆大学成立,潘复生担任中心主任。这意味着全国研究镁科技与产业化的顶尖团队在重庆扎下了根。

  2017年,潘复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时,在他和广大科研人员的推动下,镁合金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旅行、露营等生活场景以及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把镁合金发展和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得益于起步早,实力强,此时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研究机构,拥有上百名研究人员,也是世界最强的轻合金研究平台之一。

  2022年,由重庆大学和两江新区共建的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落户明月湖畔。

  研究院目标明确:以自身为主体、两江新区为依托,联合中国工程院,集成全市资源和国内外优势单位,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领域,打造材料领域的重庆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支撑重庆万亿材料产业发展。

  2022年,研究院推出的镁离子电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摘得国际镁协会的首个“镁未来技术奖”,代表镁电池技术获得了全球层面的认可。重庆超群出众的“镁”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打响了名声。

  多项先进成果产业化前景大

  重庆的镁产业不仅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更是十分广阔。

  记者从研究院了解到,获得“镁未来技术奖”的技术及成果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化,每一项都瞄准万亿级市场。

  就拿安时级镁离子电池来说,它相对于主流锂电池更安全、关键原料资源丰富。

  重庆大学教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光胜说,镁的熔点高达650℃,且充放电不易长枝晶,不易短路,镁电池因此更不易燃。此外,我国是镁大国,不用担心镁“断供”。

  2021年,潘复生院士团队制成全球首款安时级镁电池电芯。这一成果对电池工业有颠覆性影响,预计全球市场可达万亿级。目前,国内行业巨头超威电池已经投资4亿元,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重庆超威镁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镁电池商业化产品。

  2023年获奖的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系统瞄准的是氢能万亿级市场的痛点:氢气储存与运输。

  传统氢储存,通常用高压将氢气压进气罐中,用货车运输。但这种储存方法一是容量小,二是安全隐患大。

  固态镁基储氢,即通过氢气与镁合金的化学反应,把氢气“装进”固态材料中。需要使用氢气时,再用专门的装置,通过化学反应把固态材料中的氢气释放出来。

  重庆大学教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玉安介绍,这样一来,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对象就是固体粉末,更安全,容量更大。实际操作中,可以把粉末压制成饼状,配合专门装置,应用场景更广阔。

  经测算,重90克的“固态储氢粉饼”能储存约4.5克氢气,能让一辆氢燃料电池驱动的2轮电动车行驶1公里左右。

  目前,固态镁基储氢材料及装备已经在宝钢金属完成了中试,百吨级材料储氢水平达到试验参数。同时团队正在打造第三代镁基固态储氢系统,以及“固态氢仓库”,未来用于储存绿氢,还能把工业生产中的副产氢储存起来,变废为宝。

  第三次摘得“镁未来技术奖”的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则瞄准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

  由潘复生院士团队联合宝武镁业、重庆美利信等研制的一体化车身铸件和新能源车电池箱盖两种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与常用的同类铝合金铸件力学性能相当,却减重32%。

  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敬丰说,研究院研制的汽车镁合金底盘试验成功,引来众多车企接洽。其中,赛力斯表示,考虑选一款新车型采用镁合金底盘,抢先“吃螃蟹”。

  “如果镁合金底盘得到规模化应用,将同时带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三大产业。”王敬丰说,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需要专门的大型装备,立足重庆,便是同时拉动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两大万亿级集群和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这一五千亿级集群。

  在镁领域已具有重要的全球话语权

  如今,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国际标准、国际组织和国际刊物的负责单位,在世界上有重要话语权。前述的3个“镁未来技术奖”,更是为重庆在镁领域的影响力锦上添花。

  例如,潘复生创办的《镁合金学报》影响力日益增长,如今SCI影响因子达到15.8,并于2024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

  2024年,第八届国际镁会议(ICM8)和第十三届国际镁合金及其应用会议(Mg2024)在重庆举行,邀请到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镁合金专家学者。

  “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领军人才和优秀的技术,明月湖实验室和研究院则具备将技术转化为项目的产学研平台,能够推动技术跨越产业化的‘死亡之谷’。”王敬丰说,目前,研究院已有32个高端团队、280多名研究人员入驻,并吸引多家企业加盟,研究院技术开发正在稳步推进。

  具备了项目、人才、平台以及话语权的优势,下一步,研究院将如何助力重庆先进材料产业发展?

  王敬丰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四个一代”科技布局,围绕新型储能材料、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材料大数据和交叉前沿新材料等领域,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扩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建成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文/记者 申晓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 习近平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