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产业·金融 > 正文

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5-03-19 08:32

  长护险,是国家为失能群体撑起的一把伞——让“老有所护”从愿景变为现实,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找到破局之钥。

  从政策蓝图到民生暖流,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用专业与速度诠释“国寿担当”。作为重庆市长护险首批经办机构,公司以“政府主导、专业承办”为锚点,六年来累计为354万人次城镇职工承保,累计完成待遇支付1.29亿元,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

  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长护险团队星夜兼程地奔赴、动态追踪的精细管理、政企协作的精准发力——每一步都印证着:长护险不仅是经济援助,更是为失能家庭重燃的生命之光。

  星夜奔赴

  跨省评估中的民生温度  

  凌晨2点的山路被车灯照出一道光。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长护险工作人员李云龙和评估团队从重庆璧山出发,驱车赶往四川绵阳。他们的目的地是绵阳市中医院——74岁的杨云鹏因脑出血卧床半年,意识模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要是没有长护险,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杨云鹏的儿子杨斌眼眶泛红。父亲退休后迁居绵阳,突发疾病后,高昂的护理费用几乎压垮了这个普通家庭。长护险的到来,成为转折的开始。  

  一夜未眠,清晨7点抵达病房。李云龙俯身轻唤:“杨爷爷,今天天气不错,我给您读段新闻?”看似闲谈的对话,实则是17项失能评估的精准采集:从肌力测试到认知反应,从语言能力到日常活动需求。最终,杨云鹏被评定为“重度失能”,现累计享受2.4万元长护险待遇。  

  “小李不仅给了政策,还给了我们希望。”杨斌声音哽咽。两个月后的视频回访中,老人竟能微微点头,浑浊的双眼泛起一丝光亮。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2024年,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在渝中区、璧山区、开州区的专业服务队,为5618名本地参保人、53名在异地的参保人组织开展评估,其中重度失能4268人,中度失能968人。2024年全年,对享受待遇的失能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回访2.497万次,失能家庭反馈“服务暖心、政策透明”。  

  动态追踪

  长护险评估中的温暖刻度

  重庆长护险政策的春风,吹拂到了更多中度失能群众。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璧山区支公司连夜梳理名单,逐一回访。电话那头,有哽咽的感谢,也有急切地询问:“我母亲这种情况能申请吗?”  

  政策落地需“最后一公里”的温度。李云龙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细节:“王奶奶怕冷,评估时调高空调”“李叔叔听力弱,得靠近他左耳说话”……他说:“失能评估不是盖章定论,而是打开一扇窗——让家庭看到希望,让照护温暖现实。”  

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长护险工作人员查看重度失能人员护理情况。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供图

  在璧山区大旺社区,67岁的梦南因中风左侧瘫痪已两年。老伴和儿子轮流搀扶她挪动,每一步都像在泥沼中挣扎。“之前评了中度失能,但身体变化得快,得重新评估。”李云龙蹲下身,轻触老人蜷曲的手指,“您试着动一下?”  

  经综合评审,梦南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条款,而是动态的生命关怀。”李云龙说。  

  灶台边的承诺

  守护者的初心与坚守  

  “妈,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了。”这样的对话,是李云龙与家人的日常。母亲总把饭菜温在灶上,留言简短却暖心:“饭在锅里,记得吃。”但一次临时评估任务,让他深夜才吃上那顿早已凉透的午饭。  

  胃病缠身、作息紊乱,他却从未抱怨。“看到老人能坐起来喝一口水,家属眉头舒展了,一切都值得。”2022年入职至今,他见证了“璧山模式”的成长:网格化治理实现精细服务,“一站式”办理实现便捷服务,动态化管理实现效率服务。

  长护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像李云龙这样的守护者还有许多,他们带着使命与初心奔走在失能群众中,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政策与民生的桥梁。  

  贯彻党中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将长护险作为服务民生主责主业的“重要工程”。以“国寿速度”推动政策落地,以“民生温度”筑牢保障根基。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扛起国企担当,让长护险的温暖穿透城乡每一个角落。(金波)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