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15日,西南地区高校数智艺术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举行。来自国内艺术与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智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及如何推动虚拟制作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
本次研讨会包含三场主题研讨圆桌会:产学联动·共创智慧生态;科技驱动·激发数智动能;人才共育·开启未来征程。活动还特别邀请行业内资深人士分享虚拟制作技术在影视、游戏、展览展示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厦门大学特聘专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刘晓春在《从四十载影视科技之路看虚拟制作的未来》专题讲座中,就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作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制作已成为提升艺术创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刘晓春介绍说,在影视制作中,虚拟制作能够打造出逼真的虚拟场景,节省拍摄成本,同时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创意空间;在游戏开发领域,它能使游戏画面更加精美、交互性更强。那些成功的案例,不仅让广大观众深刻感受到虚拟制作技术的魅力与潜力,也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刘晓春作专题讲座。 记者 李志峰 摄
“未来的数智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素养,还应掌握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研讨会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等专家们一致认为,高校应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艺术、科技、计算机等多学科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通过设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前沿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并运用最新技术,提升其在数智艺术领域的创作与实践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也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锻炼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同时,以赛促学、以赛促产、以赛促研,推动数智艺术人才培养,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市经信委指导,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美育学院和2025VPC全国大学生虚拟制作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