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重庆医科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获评全国示范。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该校后勤管理处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劳动知识技能传授、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三结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第二课堂“场景化育人” 让劳动精神可触可感
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后勤服务工作转化为育人资源。该校后勤团队依托第二课堂开设“实用厨艺”选修课,将食品卫生专业知识与烹饪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三全育人”厨艺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学生1000余人。
“实用厨艺”实训现场。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供图
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让自己掌握了劳动技能,还深化了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后勤不仅是保障部门,更是育人的重要主体。”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王栋表示,后勤管理处通过建立“上灶能烹饪、下灶善教学”的角色转换机制,将后勤服务人员纳入育人队伍体系。目前,后勤管理处已形成“服务即教育、岗位即课堂”的全员育人模式,劳动教育成效已成为检验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传统文化“浸润式育人” 厚植医者仁心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重庆医科大学后勤团队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劳动育人活动: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叶拼秋韵 影摄深秋”拾秋节……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叶拼秋韵 影摄深秋”拾秋节作品。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供图
同时,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将后勤服务岗位转化为育人阵地,开设户外生物课、植树节志愿活动、“我当一天绿化工”等实践项目,将劳动教育融入自然场景,让学生在汗水中感悟生命,培育医学生“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怀。
“劳动教育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对生命的尊重。”重庆医科大学学生感慨道。
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还创新融合“枫桥经验”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学生“家门口”的育人平台。
2025年3月,后勤管理处在袁家岗和缙云校区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服务活动,设立“五心”服务站点,涵盖家电维修、衣物缝补、电路安检、健康咨询等20余项贴心服务。维修志愿者化身“电路医生”,宿管阿姨变身“裁缝达人”,“雷锋服务车”随时待命搬运重物……让学生足不出“社区”即可解决生活难题,在暖心服务中感受奉献精神的力量。
活动现场。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供图
此外,重庆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常态化开展“免费预约卫生间清洗”“微波炉加热”“眼镜清洗”等微服务,将后勤关怀渗透到日常点滴。今年,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标杆。
荣誉的背后,是一支专业化、创新型后勤团队的有力支撑。重庆医科大学后勤团队以“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工作作风”三过硬著称,他们不仅承担着校园绿化、电力抢修、设备维护等基础保障工作,更以“劳动育人”为使命,将服务场景转化为育人课堂,荣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23最美后勤人”等多项称号。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王栋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推动教育后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谭湘 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