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毕业于重大、曾为川美设计教学楼 刘家琨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之光 > 正文

毕业于重大、曾为川美设计教学楼 刘家琨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2025-03-07 10:40

  3月4日,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时隔十三年再次颁发给中国建筑师,获奖者包括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等广为人知的著名建筑师。获奖的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在当代中国建筑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作品曾多次获国际奖项。从他的过往经历中,记者发现,他是重庆大学1977级校友,曾主持设计和改造的作品中还包括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和大学城新校区的两栋教学楼。

  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

  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又名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国际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它由杰伊·普利兹克(Jay A. Pritzker)和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赞助,每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1或2位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刘家琨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4位获奖者,也是继王澍(2012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建筑师。在他的建筑作品中,乌托邦与日常生活、历史与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等看似对立的事物被编织在一起,成为支持和彰显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载体。1999年,他成立了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作品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年度评委会评审辞:“刘家琨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日常生活场景。除了知识和技术之外,他为建筑师的工具箱增添的最强大的工具是常识和智慧。”

  在重庆大学读书时是个“文艺青年”

  来自成都的刘家琨,于1978年2月入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77级,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982年初毕业。对大学时光,他曾这样回忆:“对重建工最初的印象也就是现在记忆中的印象:林荫道,下沉操场,歌乐山,建筑系的红砖楼。我有点庆幸,因为终于上了大学;也有点怅然,因为建筑设计并不是我最初的志愿。大学4年,我不算是一个省心的学生,但也不过就是个自由散漫的文艺青年而已。”

  毕业后的十几年,他依然没在建筑设计上投入太多精力,反而写下四部中长篇小说。“我对其他事情的兴趣更大。比如我一直想画画。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我也爱好文学,偶尔写写小说。”

  直至1993年,刘家琨参加大学同学汤桦的建筑个展,受到触动,“建筑环境同样可以作为个人表达的媒介。”自此,他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建筑设计中。

  1995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的刘家琨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在此之后,他又陆续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逐渐奠定了他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与四川美术学院的合作,也成为刘家琨与重庆的不解情缘。从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雕塑系的教学楼改造,到后来虎溪校区教学大楼的设计,都倾注了刘家琨的心血。他提出以“七个小矮人”作为主题构思,把整栋楼分成七个部分,底部连通作为实验室,这在当时,也是极为先进的设计理念。

  在刘家琨四十载的职业生涯里,完成了三十多个项目。涵盖学术和文化机构、城市空间、商业建筑和城市规划,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作品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人口稠密、开阔空间稀缺的城市里创造公共区域,在密度和空间开放性之间建立了积极关联,向人们展示了建筑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主义之间达到协调,创造了一种语言,来描述一个社会和环境公正的世界。

  (文/记者林楠)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 习近平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