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师用AI改作文,为什么家长都说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教育 > 正文

老师用AI改作文,为什么家长都说好

来源:光明网2025-02-15 17:33

  “你的作业是让AI帮你写的吗?”开学在即,一场关于AI如何参与教育的讨论愈演愈烈。是消极抵触还是主动拥抱?答案在重庆母城渝中区逐渐明晰。精准备课、分层作业、AI习作评改……随着这一系列数字化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渝中区正走在数字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上。

  区校一体 构建数字教育生态

  早在2020年,渝中区全面启动“1+N+X”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建立了智慧教委、智慧教学、智慧校园、智慧教研四维工作应用场景和从教委、校园、班级到师生个人的四维数据中心。

  “‘1+N+X’是指1个统一平台,N个共性应用和X个个性化应用。”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身份、统一底层数据和接口开放,涵盖45个共性应用系统,后期会根据区内学校创新情况不断接入个性化应用。

  通过统一平台,区内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创新探索,为课堂教学赋能;同时让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共享。

  教育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渝中区通过统一平台的搭建,将优势资源串珠成链,不断扩容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并谋划建设重庆市第一个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

  巧用“工具” 求新求变

  在渝中区构建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下,怎么用好这些数字化“工具”,区内各学校可谓是“各显神通”。

  在重庆精一民族小学校,探索出精准备课模式。教师通过高速扫描仪上传作业单,平台生成学情报告,助力教师精准定位课程难点,实现因材施教。

  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则在作业布置与作文批改方面进行创新。学校通过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定制”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提升。尤其是语文组采用的AI习作评改,生成的报告客观精准,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区内学校依照自身特色创新求变,创造了灵活多元的智能教学环境,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向差异化教学的升级。

  拥抱变化 助力学生成长

  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教育数字化把我们从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教学更精准高效。”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德育主任胡婷说,比如教师会根据AI习作评改报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找到写作的乐趣。

  重庆精一民族小学校语文老师张林超对此也深有感触,“之前备课都是凭经验,现在借助精准备课模式,能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而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见证者,家长的态度也是从怀疑到认可。

  “刚开始听说要用AI改作文,很担心,怕孩子学不到知识。但后来发现孩子对写作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辅导起来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谈起AI习作评改,渝中区大田湾小学的学生家长李先生难掩赞赏之情,言语间满是认可。

  “家长在手机端能看到孩子的学情分析,实时掌握学习动态。”胡主任说,开家长会的时候,不少家长都反映“AI确实好”“把孩子的情况分析得很透彻”“孩子进步很快”,也有家长开玩笑说“现在辅导作业都和谐多了”。

  这些反馈让胡主任很感慨,“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我们要拥抱它,用好它。”(肖依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