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渝产中药”品牌 重庆2025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衍生产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健康·体育 > 正文

打造“渝产中药”品牌 重庆2025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衍生产业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2025-02-12 09:57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被选树为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在全国推广、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全面完成、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实现创新药“零”的突破......2月11日,重庆市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全面总结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工作会议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 实习生 龙言 摄

工作会议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 实习生 龙言 摄

  建成全国唯一智慧医保实验室

  重庆“三医”协同改革取得新进展

  工作会上,记者了解到,2024年全市一体化推进“三医”协同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4年,一系列重点项目、重大平台、优惠政策落地重庆,争取国家部委项目21个、资金79.6亿元,总体支持力度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三;建成全国唯一的智慧医保实验室,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在渝备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获得批准,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进入最后评审,国家医疗应急综合演训中心纳入“两张清单”重点支持项目,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麻精药品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全面推进;获批全国首批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试点省市,签订《数字重庆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全面完成

  标志性成果有这些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形成了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卫生健康工作方面,“三医”协同改革入选2024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被选树为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在全国推广。数字健康建设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示范案例,渝藏、渝哈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数字化“医检互认”。南川区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黔江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成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梁平区率先统一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实现统筹调配,满足了群众就近看病拿药需求。

  医疗保障工作方面,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全面完成。DRG付费实现全市二级以上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医疗机构全覆盖。19项医保业务纳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事项,生育津贴实现直接发放给个人,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和“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省际互认。在西部率先出台创新医药支持政策。开展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试点,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

  药品监管工作方面,川渝药品跨区域一体化监管、药品安全评议考核机制等创新做法获国家药监局简报推广,13项工作受到通报表扬。“两品一械”违法案件查处入选国家药监局典型案例。“渝药创新生态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110个药品、34个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同比增长111.5%、47.8%,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实现创新药“零”的突破。

  在全面夯实民生服务基础能力方面,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构建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累计派出“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人员4604名,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276项,获益群众24万余人次。全市82.52%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提前三年达到国家标准。“医检互认”应用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减少重复检查79万人次,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2亿元。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推动社会服务适老化改革,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2025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重点任务发布

  会议强调,2025年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要以国家一系列增量政策为契机,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落地重庆,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展能力。

  全方位抓协调、强统筹。2025将建立完善“三医”协同联系会商机制,加快推进“三医”数字化协同应用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完善“三医”联合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发展、推动对外创新开放政策方面的协同合作,促进“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

  主动谋发展、强服务。主要表现为积极推动“渝药创新生态链”建设,加紧实施渝药创新倍增计划,加快智慧医疗装备发展,优先瞄准自有优势赛道及前沿技术赛道完善产业链,塑造产业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培育大产业大企业,推动形成中医药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渝产中药”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衍生产业,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区、全国知名中医药文旅康养目的地;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主动适应老龄化趋势,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建设集卫生健康、养老服务、群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统筹推进医养结合、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设施建设;主动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信息化赋能,与时俱进抓好医保改革,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综合治理经验,高水平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不断提升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服务能力。

  持续补短板、防风险。全市将进一步规范公立医疗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建设床位和编制床位核定的合规性审查,控制床位规模,建立床位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的标准、规模,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建设。

  同时千方百计确保医保基金稳定运行,优化参保筹资政策,建立连续参保人员、零报销人员待遇激励机制和中断参保约束机制,做好门诊特殊疾病政策落地,探索将居民参保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优化缴费方式,加强户籍人口、在校学生、在园幼儿、新生儿、流动就业人员等信息共享,依托“医保全民参保一件事”重大应用实现精准动员、便捷参保;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综合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对医保基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并将层层压实药品安全责任,持续强化“从实验室到医院”全生命周期安全动态监管,针对性加强临床试验、委托生产、网络销售以及单体药店、个体诊所等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销、非法添加、销售使用过期药械等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

  (文/唐雨 实习生 龙言)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