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綦江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 “一章通办”提升行政效率 亩均效益实现快速增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区县 > 正文

重庆綦江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 “一章通办”提升行政效率 亩均效益实现快速增长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2-10 11:40

  “自2022年投产至今,生产线一直保持运转,即便春节假期也未停歇。”2月5日,重庆渝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创)董事长刘川平告诉记者,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和企业开工生产,重庆綦江高新区一直在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小事当天解决,大点的事三天内解决。”如今,这家在綦江北渡组团铝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又追加投资建设铝型材压铸生产线,向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2022年—2023年,渝创在綦江高新区北渡组团建一、二期厂房时遭遇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企业所需流动资金量很大。工厂采取了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厂房没有确权,抵押物又不足,银行贷款就批不下来。”刘川平回忆说。

  企业的难题引起了綦江高新区的重视。高新区迅速联系到一家国有金融机构,通过联合区级有关部门,为渝创获得了1000万元信用融资和4000万元组合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綦江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实行“一章通办”提升办事效率,在15天内就完成企业的项目备案、环评办理等前期工作,帮助企业在5个月内就完成了一期建设并投产。“我原来在其他铝厂工作过,建设周期一般需要18个月。没想到来到綦江,服务变得这么高效!”刘川平说。

  由于綦江高新区的高效服务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兴旺,渝创在綦江得到快速发展。刘川平介绍,企业在2022年实现产值2.4亿元,2023年达到7.8亿元,2024年超过了20亿元,税收同比也有大幅增长。刘川平还计划在綦江投资建设企业的研发中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据介绍,綦江积极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将项目备案、土地招拍挂、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97项全链条审批事项下放至高新区管委会,企业只需用一套材料、提一次申请、办一次审批即可实现多事项一次办理,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办理时限缩短42%,许多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围绕落地企业生产运营,綦江高新区针对性制定标准厂房、土地、能源、道路、水、电、气等生产全要素供给方案,建立重点企业和项目“一对一”服务机制。已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困难300余个,企业满意率达99.85%。2023年以来,綦江亩均产值同比增长12.6%,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1.3%,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文/记者 张珺 何春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