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袁家军: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全方位展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生动实践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袁家军: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全方位展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生动实践

来源:重庆日报2025-02-09 09:58

▲视频来源:重庆广电

袁家军与新闻机构负责人座谈时强调

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全方位展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生动实践

  2月8日上午,重庆市委举行新闻机构负责人座谈会,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希望中央驻渝新闻机构和重庆市属媒体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重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生动实践,营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浓厚氛围。

  重庆市领导姜辉、刘尚进参加。

  会上,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新华通讯社重庆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光明日报社重庆记者站、经济日报社重庆记者站、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负责人作了发言。

  袁家军在讲话中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中央驻渝新闻机构和市属媒体的辛勤工作和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2024年是重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赋予重庆打造“两大定位”、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的新使命新任务。中央驻渝新闻机构和市属媒体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展现全市上下“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干作为、以改革攻坚激发活力动力的创新实践、增进民生福祉的显著成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硬招实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了舆论支撑。

  袁家军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重庆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抓好“六区一高地”建设,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希望中央驻渝新闻机构和市属媒体紧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落地落实、见行见效,高质量做好主题宣传报道。

  ●关注做大做强制造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成效,展现重庆以“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势头。

  ●关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展现重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信用重庆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的主要做法,挖掘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擦亮重庆全面深化改革“金名片”。

  ●关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进展,展现重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九大关键枢纽”,更好服务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大局的做法和成效。

  ●关注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探索,展现重庆打造贯通实战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推动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的思路和举措。

  ●关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实践,展现重庆一体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建设“2小时重庆”交通圈,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走好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之路的有益探索。

  ●关注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新作为,展现重庆紧扣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标志性成果,持续完善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的做法和成效。

  ●关注民呼我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新举措,展现重庆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聚焦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需求加快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扎实做好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工作的务实举措。

  ●关注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的新气象,展现重庆坚持抓党建带全局,以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全面提升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的坚决行动。

  袁家军最后强调,重庆市委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央驻渝新闻机构和重庆市属媒体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新闻媒体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中央驻渝新闻机构、重庆市属媒体、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文/记者 杨帆)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