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十载金融报国初心如磐 聚“活水”润泽巴渝再谱新篇 中国银行服务重庆110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产业·金融 > 正文

百十载金融报国初心如磐 聚“活水”润泽巴渝再谱新篇 中国银行服务重庆110年

来源:重庆日报2025-01-17 16:36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以实干实绩书写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篇章

  岁月峥嵘砥砺奋进,百十一瞬初心如磐。从1915年到2025年,110载奋楫的岁月,110度笃行的春秋,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

  1915年1月18日,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前身——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在渝中区曹家巷正式成立,踏上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百年又十载,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牢牢扎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中,经历了旧中国的动荡,迎接了新中国的曙光,也感受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路程,如今正随着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奋勇前进。

  栉风沐雨百十载,弦歌不辍启新程。迈步新征程,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和总行党委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银行“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为加快推动新时代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持续贡献中行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胸怀“国之大者”

  与山城人民同心协力

  自扎根山城以来,无论是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还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始终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在历史的天空中点亮一道光,也镌刻下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红色基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涅槃重生,改组成为我国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在支持外贸、争取外汇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银行积极承担起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筹措外汇资金的重任和助力合资企业发展的责任,迎来了真正的“蝶变”。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于改革开放春潮里启航,为重庆企业扩大出口创汇提供专业服务,支持重庆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成为进出口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渠道服务银行,有力支撑重庆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外资支持重庆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承办了当时重庆市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80%,为500多个大中型项目提供了外汇、现汇贷款,帮助企业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体现了金融支持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担当。

  1994年,随着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在总行的领导下,从经营机制、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网点布局等方面入手,积极转型,成功改革,经历了由提供专业外汇外贸金融服务的国有银行向提供多品种、多类型金融服务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转变,机构网点逐年增加,员工队伍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革,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步入发展快车道,依托中银集团化、海内外一体化服务优势,深度融入重庆经济发展,积极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实践,为推动重庆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胸怀“国之大者”,勇立时代潮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始终坚守中管金融企业定位,将中行智慧、中行力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事业中,坚持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防范化解风险,经营业绩和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百年金字招牌焕发新的荣光,成为助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2023年1月,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乔迁江北嘴,迎来了其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新坐标带来新气象、呼唤新作为,全体重庆中行人正以全新姿态、昂扬风貌、饱满热情,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

  勇扛金融重任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西南腹地,征途辽阔;金融先行,鼓角铮鸣。作为根植巴渝大地百余载的中管金融企业一级机构,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紧跟区域发展形势,进一步找准结合点、支撑点和发力点,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倾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助推重庆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巴渝大地为卷,奋力书写着更加出彩的崭新篇章。

  紧跟重大项目,支撑地方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这一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力度,全力服务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截至2024年末,累计为渝昆高铁、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铁路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超570亿元,支持重庆加快完善“米”字型高铁网,推动成渝地区高铁网络高效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为渝湘高速、万开高速等高速公路提供授信支持近350亿元,支持重庆提质高速通道建设,加密双城经济圈公路网络;为轨道多条线路提供授信超88亿元,支持重庆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提供授信近60亿元,支持重庆建设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此外,该行还为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授信近4.5亿元;创新推出成渝地区建设项目“双城贷”金融服务方案,为中电建重点项目发放贷款2.74亿元,推动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促进巴渝大地“乘数效应”不断释放,与区域发展交相辉映。

  发挥特色优势,赋能开放发展实现“新跨越”。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综合运用各类投融资载体,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推动互联互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稳步发展,累计为保税港、果园港、西部物流园、东盟国际物流园、机场以及相关铁路、公路干线和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超470亿元;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参与主体办理国际结算超过5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120亿元,为通道沿线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支持超过180亿元;助力“进博会走进地方”系列活动,承办线上贸易投资对接会活动,为陆海新通道沿线企业跨境交流搭建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该行积极支持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联动新加坡分行、泰国子行等多家海外联行,为各级政府出海招商和企业跨境交流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2024年以来,为全市20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跨境结算服务超4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11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首次破千亿大关。

  持续回归本源

  与地方经济同向发力

  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新时代建设金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而随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亦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切实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出台《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12项行动方案》,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决贯彻落实金融政策方针,致力于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激活新质生产力。响应国家战略,向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和“芯屏器核网”电子信息产业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倾斜信贷政策和金融供给,以“科技成长贷”“中银创新积分贷”“科企梯度贷”等特色化科技金融产品为载体,发挥“中银智链”带动效应,助力“重庆制造”加快向“重庆智造”转变。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授信超1200户,授信余额超190亿元。

  绿色金融低碳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围绕总行与重庆市政府签订的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运用贷款、债券等多种融资手段,主动对接“长江绿融通”等服务系统,加大对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信贷倾斜,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00亿元。

  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滴灌中小微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将普惠金融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持续提升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同步用好“商E贷”“E抵贷”等特色产品,加速推进便民利民政策落地,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普惠金融业务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4万户,贷款余额达175亿元。

  养老金融服务向暖,共绘最美夕阳红。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三大领域,持续完善一站式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老年客户“衣食住行娱情学”等高频生活场景建设,常态化开展银发场景线下活动,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增强金融供给适配性,多层次激活“银发经济”活力,让老年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至2024年11月末,该行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点18家,企业年金受托资金增长率近20%;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超20万;开展老年客群数字化转型宣传活动340余次。

  数字金融加速升级,打造服务新体验。深度融入重庆市“智融惠畅”工程,积极对接成渝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申报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金融应用“揭榜挂帅”项目,从业务办理、贷后管理,持续优化客户体验,强化线上融资业务推广,加快推动智慧银行建设。截至2024年末,该行辖属机构共计布放智能柜台和便携式智能设备超770台;在渝有合作外币代兑点25家,外卡收单商户超过4000户,2024年实现外卡收单交易超过9300万元;建成重庆首家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实验室并落地重庆首笔公积金数字人民币缴存,累计开展数字人民币惠民活动110余次。

  党建强根铸魂

  与社会民生同舟共济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鲜明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雁飞南北靠头雁,船行千里靠舵手。阔步现代化新征程,该行严格执行“第一议题”、集体学习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起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工作闭环。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好读书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树立鲜明清晰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实干、看实绩、求实效,加快培养“三个过硬”干部人才队伍。一体推进“三不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树新风,营造团结奋斗、务实干事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将用好重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度结合,先后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挂牌设立“党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办“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专题展,打造红岩文化特色网点,统筹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扎根巴渝百十载,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使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进一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落到实处。2023年以来,该行在全辖194个网点全覆盖升级打造中银公益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和广大市民;与市教委签署《助力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重庆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落地重庆首个“成渝双城医保服务站”,通过“柜台+自助”“线上+线下”“现场+远程”“本地+异地”服务为成渝两地市民提供“医保+金融”一站式配套服务,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伴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铿锵步伐,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聚焦农林牧渔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粮食安全及农产品加工、普惠性涉农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推出“农担贷”“黄连贷”“椒农贷”“安佑饲料贷”“丰都新农人贷”“万州生猪养殖贷”等特色产品,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户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快“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基地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40亿元,累计实现定点帮扶捐赠超360万元、消费帮扶近1450万元,有效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脱贫群众创收增收。

  百年十载,雄关漫道真如铁。回望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坚守金融报国初心,坚持回归金融本源,在笃行不怠的实干里成就光荣事业,以金融之笔书写了服务“国之大者”的精彩答卷。

  新元肇启,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将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由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提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