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三增” 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重庆“三农”工作作出部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锚定“三增” 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重庆“三农”工作作出部署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1-17 10:22

  1月16日,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2025年重庆“三农”工作作出部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近几年的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都会重点部署乡村振兴工作,但侧重点略有差异。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会议尤其强调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农村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条件就是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如何才能实现“三增”?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和专家。

  农业如何增效益

  将围绕四个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重庆是一座山城,山地条件决定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难度较大,必须要依山就势推进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如何推进?

  “紧扣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一是深入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着力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0条100亿级生态农业产业链;二是加力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三是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做大做靓巴渝特色名优品牌。

  比如说,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将围绕“育龙头、带链条、搭平台、优生态、创品牌”狠下功夫,深入实施“头羊计划”,持续抓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创新,引进培育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链主企业。同时,持续开展“爆品”打造专项行动,力争市级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区县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爆品”。

  “巫山将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品牌等方面发力。”重庆市巫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易前聪表示,将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建设,全力做好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魔芋精深加工,持续推动脆李酒系列产品和脆李果脯、脆李酱等延伸产品做大规模、做深市场。

  重庆市城口县农业农村委主任高军则表示,将重点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强加工,推动城口中药材、城口老腊肉、食用菌、山地鸡、冷水鱼精深加工,同时启动快检CMA资质认定,扩面GAP基地,启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

  在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刘娟看来,要确保农业增效益,简单来讲就是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需要依托当地资源,推动产业链向前端研发设计延伸;同时,向后端的农产品加工、民宿旅游、文化创意延伸,实现农旅融合与农文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乡村振兴产业品牌。

  农村如何增活力

  既要“塑形”又要“铸魂”

  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把乡村建设好,才能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应该看到,通过努力,这些年全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还有差距。”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应在“塑形”和“筑魂”两个方面下功夫。

  在“塑形”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县域城乡规划建设统筹,顺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好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县城、乡镇、农村功能衔接互补。

  其次是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人居环境“三个革命”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乡村人才支撑等“五大工程”,力争今年新建达标村2000个以上,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60%以上,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

  最后是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优先解决农民出行难、用水难、通讯难、快递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黎贵友表示,该区将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沿“178环线”将14个镇街68个村(居)串连成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连片式、组团式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片区化建设样本,引领带动全区整体打造美丽乡村、活力乡村、善治乡村。

  不难看出,农村增活力,必须“软硬兼施”,其中“塑形”就是在硬件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而“铸魂”则是在软实力上发力。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建军介绍,该区将聚焦全域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坚持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活化利用百年乡建文化,激发村歌、村晚、村跑、村BA等“村字头IP”活力,推动建设全国乡建博物馆,打造一批具有北碚辨识度的和美乡村。

  刘娟表示,要建好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农村硬件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道路、景观、人居环境优化,让农产品、工业品之间的交易更顺畅,让城乡人口流动更便捷。同时要建好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村治理环境,比如组建乡村服务队,实现乡村自治;开展廉洁村居建设,打造廉洁村庄;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与非遗文化,营造文明氛围,从而形成立体治理体系。

  农民如何增收入

  打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等“组合拳”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都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应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去年我市通过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等措施,推动农民收入稳中有升,去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0元,同比增长6.5%。”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为7%,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首先是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民增收挂钩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合作方式,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其次是大力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深入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等,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是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家庭作坊、民宿经济等家庭经营增收项目。同时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开发拓展乡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一些区县正在进行相应的部署。

  “去年我们突出产业带动、就业拉动、改革驱动,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初步估计2024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重庆市黔江区委副书记李泽玉表示,今年,黔江区将创新举措,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具体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100万头工厂化养猪、300万羽工厂化蛋鸡、10万吨工厂化食用菌、3万担工厂化养蚕四个重大项目,探索“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打造“1+5+N”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武陵山珍”品牌矩阵,力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增收。

  三是深化“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农民、村集体双增收。

  阅读延伸>>>

  从3个关键词看重庆今年农村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市“三农”工作、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月16日,记者梳理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发现,今年全市“三农”工作中,有3个关键词特别值得关注。

  关键词:巴渝粮仓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高起点上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国之大者”、头等大事。“2025年,我们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在高起点上稳定粮食生产。”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重庆市粮食产量达220.14亿斤,创16年新高。“今年的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定在3020万亩、220亿斤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664万亩以上。”

  如何在历史高位上完成“硬任务”?

  “首先要推进新时代‘巴渝粮仓’建设,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该负责人说,粮油作物方面,要稳面积、提单产。

  具体而言,今年重庆市将聚焦渝西八区、龙溪河流域等优势区域,打造“巴渝粮仓”市级万亩、区县千亩、乡镇百亩示范区,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20万亩以上,油料播种面积564.1万亩;对重要农产品,则强调保供稳价: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生猪出栏量稳定在1700万头,水产品在60万吨以上,蔬菜保持在2200万吨以上。

  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牢牢守住“两条红线”,即全市266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0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大棚房”等“非农化”问题实行“零容忍”;迭代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关键词:守住底线

  精准实施“四个一批”发展帮扶产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重庆如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开展就业攻坚行动等方面下功夫。

  去年,重庆市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在83万人以上,帮扶产业覆盖90%以上脱贫户和监测户,连续5年在国家考核中获得“两好一优”,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今年守住底线的抓手要更实,对象要更精准。”该负责人认为。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今年,重庆市将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用好“渝悦·防返贫”数字应用平台,发挥大数据比对作用,强化筛查预警,发现一个帮扶一个。

  如何发展帮扶产业?答案是精准实施“四个一批”:巩固一批市场效益好、链条较完善且发展前景广的帮扶项目;升级一批资源有支撑、发展有基础、效益需提升的帮扶产业;盘活一批停产闲置的帮扶项目和就业车间;调整一批市场前景不看好的帮扶项目。

  “各级财政的衔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今年不低于65%。”该负责人强调。

  如何帮助脱贫人口增收?重庆市将开展就业攻坚行动。在劳动力外出较为集中的地区,探索设立劳务工作站;为脱贫地区的乡村工匠、农村电商、新一代乡村企业家等提供专项技能培训;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关键词:城乡融合

  完善“1+18+N”政策体系,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突出短板之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重庆市的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存在壁垒,乡村“引才”难、“留才”难,高素质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的占比较低,农村资源盘活利用率也偏低。

  正因如此,今年的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奋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为此将系统推进5项措施。

  首先,深化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加强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打造一批10亿元级产业强镇,推进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镇域产业融合;规范发展“强村公司”,推进120个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95%以上。

  其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精准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多元化农民户有所居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再次,实施“四进三回”行动。“四进”,即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三回”,即引导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

  第四,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管理;力争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60亿元;加强集体资产数智化动态监管。

  第五,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高质量发展。完善“1+18+N”政策体系,支持山区库区区县因地制宜打造1个优势制造业,推动其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

  (文/记者 赵伟平 邱春)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 上海: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