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召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召开

来源:重庆日报2024-12-31 09:28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召开

携手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袁家军主持并通报主要成果和重庆市下步工作打算 王晓晖出席并通报四川省下步工作打算

施小琳胡衡华通报有关情况

  12月30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来渝考察,两省市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主持会议并通报主要成果和重庆市下步工作打算,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并通报四川省下步工作打算,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分别通报两省市今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中央财办、中央农办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5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川渝两地携手共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推动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合作共建打造区域协作新亮点,标志性成果由点及面持续涌现,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展现新气象,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积厚成势、整体跃升新阶段。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以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部署的实际成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全方位深化合作共赢,必须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

  袁家军强调,明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5年新征程开局之年。新起点上,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打造“两中心两地”“三中心一走廊”战略定位,全面放大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协同发挥川渝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以“双城记”统领提升川渝高质量发展全局,引领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新的一年,重庆愿与四川一道,围绕提升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共同打造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加快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携手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渝中线科创走廊,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突出“双核”引领提升城市能级,积极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共同推动国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强化改革联动,共建川渝大市场,加快推进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共同打造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枢纽,协同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共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拓展外资外贸合作新空间,不断提升双城经济圈综合枢纽功能。共同探索“双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携手推进“数字成渝”建设,探索区域“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体制机制和韧性城市建设新路径。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圈,锚定关键节点,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提升长江上游流域生物多样性,深化污染协同治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共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示范地,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同城化,持续擦亮“川渝通办”品牌,提速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形成更多利民惠民成果。

  王晓晖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川渝两地携手并肩、相向而行,即将顺利完成第一个规划期发展任务,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书记掌舵领航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根本政治保证,川渝兄弟同心同向是唱好“双城记”的重要基础,两地群众支持参与是助推川渝携手前行的磅礴力量。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即将开启一个新的五年。我们将和重庆一道,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巴蜀一家亲”理念和“川渝一盘棋”思维,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共同服务好全国发展大局。

  王晓晖指出,一是坚持以改革促联动,共同完善川渝协作机制。抢抓国家编制“十五五”有关规划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完善项目共推机制、政策共享机制、协调共商机制,优先遴选一批互惠程度高、辐射效应大的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大盘子”,更好形成发展合力。二是坚持以改革添动能,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共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川渝协同创新聚合力;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合力打造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做大产业发展支撑。三是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共同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川渝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保障一体化改革,补齐两地高铁、高速、高等级航道不足等短板,拓展中欧班列、南向班列等通道能力;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改革,协同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国际合作园区经贸合作渠道,打响川渝品牌国际知名度。四是坚持以改革惠民生,共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着力打破两地标准统一、环节配套、流程对接中的卡点堵点,进一步做到通认、通办、通用、通享;持续完善川渝生态环境联防联保机制,共同打造一批“两山”实践示范样板。

  施小琳在通报四川省2024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时说,四川强化成渝双核带动、市县多层互动、部门工作联动,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积厚成势。一是聚力“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强成都与重庆主城都市区极核联动,加快推进成渝中部崛起,推动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川渝共建产业集群、共办重大展会、共促文旅消费,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取得新进展。二是聚力“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新突破。三是聚力“强化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加快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迈上新台阶。四是聚力“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发布第四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社保卡“一卡通一码通”、高铁公交化,推进电子健康卡互认扩面,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两地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展现新气象。

  胡衡华在通报重庆市2024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时说,重庆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深入实施“十项行动”,扎实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突出双核引领、能级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着力提升双核发展能级、产业发展能级、对外开放能级,渝昆高铁渝宜段、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6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过3.6万列。二是突出平台共享、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建设提速推进。三是突出协同共建、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开放国际化,绿色金融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范例。四是突出市场互通、便民利民,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力建设文旅统一大市场、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推动公共服务扩面提质,越来越多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就近办,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正加速成为现实。

  会议分别举行座谈会和成果发布会,听取了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4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2024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2025年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考虑的汇报,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2025—2027年)、进一步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方案(2025—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五周年跨区域协作典型经验。

  在渝期间,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前往九龙坡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金凤实验室、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赛力斯汽车凤凰智慧工厂等,考察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川渝“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口岸物流协同发展、川渝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情况。

  四川省领导曹立军、陈炜、董卫民、左永祥、李文清,成都市市长王凤朝;重庆市领导陈新武、刘尚进、郑向东、但彦铮、马震,中央财办有关司局负责人,川渝两省市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负责人分别参加相关活动。

  (文/记者 杨帆 王翔)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 加沙:返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