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重庆市丰都县暨龙镇旺龙村气温已降至4℃。当地村民殷先国在家门前忙着收拾建新房留下的废料,他计划元旦前搬进新房。
“这房子都是政府补贴了大半费用才建起来的,暂时没钱继续装修了。”殷先国说。尽管生活也还困难,但7年来,殷先国每月都坚持拿出至少20元捐给村里的公益组织,助孤寡老人、优秀学生等排忧解难。
2017年,旺龙村7位村民自发成立“日行一善”公益组织(以下简称“日行一善”),发展至今已有112名成员。7年来,“日行一善”累计募集善款近28万元,其中已有25万元发放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每次捐出的钱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小善举’也能解决左邻右舍的‘大麻烦’。”日行一善,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7位村民自发组建公益组织
旺龙村群山环绕,23.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仅有400多人常住,且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过去路不好,交通闭塞,从村子到镇上有十几公里,要走好几个小时,许多人几乎不外出。”旺龙村党支部书记刘世文告诉记者,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缺少支持,尤其是特困户,一旦遇到大病大灾,难以承担。
2017年5月,在外务工的旺龙村村民汪碧发回家了解这一情况后,便萌生创建公益组织的想法。他找到刘世文,邀请村委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两人一拍即合。但成立公益组织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需更多人助力,两人便在村里宣传、号召大家参与。
很快便有5个村民主动加入,殷先国就是其中之一。殷先国说:“虽然我能拿出的钱很少,但能有机会献点爱心,还是很有意义。”
当年7月1日,旺龙村正式成立“日行一善”,初始会员有7人。在组织管理上,旺龙村成立了由村支书任组长的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在旺龙村委活动室成立办公点,统筹部署、集中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创建公益群并以“群红包”形式公开募集善款、成立公益专用基金账户,财务人员每晚统计当日受捐情况并公布明细;在日常监督上,采取“日公开+季公示”模式,每日公布当日新增善款数额,每季度公示收支结余明细,做到财务管理到位、善款用到实处。
随着组织架构的逐渐完善和规范,“日行一善”获得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当年底便吸引了近百名村民加入,募集善款1万多元。
7年支出善款25万元
“日行一善”成立没多久,就派上了大用处。
2017年底,村民杨淑琴查出患有子宫癌,做手术需要6.8万元。杨淑琴家就她一个劳动力,3个孩子还在读书,6.8万元对她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日行一善”成员集体讨论后,决定捐赠5000元给杨淑琴治病。
“那是我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杨淑琴说,在她最无助时,还有“外人”惦记她,很意外,也很暖心。但5000元远不够手术费,为了鼓励更多人伸出援手,“日行一善”成员在全村发起号召为杨淑琴捐款,短短几天又募集了1万多元。最后,在暨龙镇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下,10多天后杨淑琴终于凑够了手术费。
手术非常顺利,康复后,杨淑琴还主动加入了“日行一善”。
不仅仅是个人,暨龙镇回龙完小也是受益者。“学校里的宿舍门使用年限太久,好多都破损了,一到冬天就漏风,很冷。我们本来也向上申请了资金,但没那么快到账。”校长刘克建告诉记者,“日行一善”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捐款6000元为学校更换宿舍门。
此外,“日行一善”还出钱为学校添置了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定制新校服,采购了各类课外书籍,还会在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孩子们准备礼物。
目前,“日行一善”成员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112人,旺龙村常年在家村民中,有1/5都加入其中,坚持日行一善。7年来,正是靠着大家每天捐的一元、两元、三元,“日行一善”帮村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自2017年成立以来,“日行一善”已募集善款近28万元,累计支出25万元,用于救济、救助村内重点对象27人,慰问困难群体18人次,还资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等。
38名外省爱心人士主动加入
更令人欣喜的是,“日行一善”的善举还通过外出务工的旺龙人口口相传,吸引了不少外省爱心人士加入。
2018年,在福建工作的汪碧发在一次聚餐中,和泉州的曾爱哭提到了“日行一善”。得知该组织的善举后,曾爱哭当即决定加入。“我每月捐20来元钱,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大家一起使劲就能合力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曾爱哭说,这个公益组织架构成熟,财务透明,每笔钱花在哪里都一清二楚,看到许多人得到帮助,很有意义。
曾爱哭没想到,2021年的一场意外,让她自己也成了受助人。“当时家人发生了交通事故,受伤严重,住在ICU病房,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很快家里的积蓄就不够用了。”曾爱哭说,万万没想到,“日行一善”了解到她家情况后,主动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
近年来,经在全国各地务工的旺龙人推荐,陆续有福建、陕西、河南等地的38名爱心人士主动加入。汪碧发说,接下来计划号召邻近的回龙村、白果村村民也加入“日行一善”,增强整体实力。今后的“日行一善”不仅助人,还要助力产业发展,“希望通过大家的宣传,让‘日行一善’的爱心传得更远。”
(文/记者 周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