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磅发布《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重磅发布《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

来源:网信重庆2024-10-13 14:34

  10月12日,重庆市委网信办联合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人:

  吴勇军 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

  雷志宇 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汪立东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于明峰 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

  贺宏亮 重庆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据悉,《报告》正文共10章,通过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充分展示2023年重庆市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创新应用、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报告》摘登如下:

  《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

  2023年,重庆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主动塑造数字变革新优势,积极拥抱数字文明新时代,加强网络强市建设,推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等领域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据国家网信办《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重庆市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保持第9位,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其中,重庆市民对基层数字化治理满意度排名全国第1,网络安全知识知晓度排名全国第1,本地适老化举措知晓度排名全国第4,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网民占比排名全国第4。

  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活跃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大网络信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等布局,优化信息技术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信息技术攻关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汽车核心软件等重大专项,康佳光电柔性显示、国测时栅“纳米直线栅、圆时栅”等技术行业领先,长安汽车首发超级数智汽车平台SDA,中科云从AI智能体、北太真元仿真软件、中科摇橹船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等一批“填空白”“锻长板”产品涌现。

  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组建全国首个大模型联盟,加快建设先进制造智能计算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大机器人感知、脑机接口、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度小满轩辕大模型通用能力达到开源模型GPT-4水平,马上消费“天镜”大模型赋能300余家金融机构和1.9亿用户,蚂蚁消费凤凰大模型月活跃用户数达7000万人,OPPO安第斯大模型在传统安全、指令攻击等安全纬度具备强大防御能力。

图1 重庆市大模型发展应用情况

  区块链创新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区块链产业城市核心聚集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深化拓展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全市区块链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国家(渝中区)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排名全国第1,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高水平构建基础设施,“山城链”支持共识节点超1000个、处理速率10万TPS、数据存储PB级,接入区块链服务专网BSN、“星火·链网”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区块链应用不断拓宽,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交易环境,中钞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有效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效率。

图2 重庆市区块链创新发展情况

  创新生态体系不断优化。推进数字技术产学研用金融合,设立重庆天工开物开源基金,成立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发展公益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服务11943家企业、贷款金额207.21亿元。加快完善网信人才培育体系,工程技术网信专业职称评价参与人数居全国首位。全市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达4910人,同比增长22.84%。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迭代升级

  持续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5G网络建设和应用不断扩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9个,5G用户普及率超61%。建成行业5G虚拟专网752个,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千兆宽带”网络加快规模覆盖,拥有10G PON端口46万个,建成国家级“千兆城市”10个。打造自主可控“视联网”,建立“一网两线”数据级异构主备政务网。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重庆)网间互联带宽扩容至900G,省际直联带宽规模近51TB、直联29省47个城市。

  下一代互联网加速演进。IPv6实现规模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持IPv6,移动终端及固定终端IPv6就绪度分别为96.07%和91.06%,主要云产品、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数据中心、递归域名解析服务均支持IPv6。2023年,IPv6用户连接总数达4567.79万、占比92.11%,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58.96%,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17.96%,重点网站IPv6支持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图3 重庆市IPv6发展情况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建成通用数据中心机架10.8万个(按2.5kW折算)、智能算力2500P,打通新疆、四川、贵州等5省9个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汇聚智算、超算、通算等多元算力资源2247P。“疆算入渝”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试验,部署基于V2V视联网协议跨省光纤传输网络,推进渝哈算力基础设施与新能源基地协同建设。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接入西部10省市、47个二级节点、3.56万个企业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达287.8亿、同比增长91.6%,累计解析量达266.3亿、同比增长194.4%,标识解析量增速全国第1。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4244.43万户,同比增长38.83%,在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等领域深入融合应用。卫星互联网建设力度加大,“天目一号”气象星座发星22颗、完成组网,全市推广北斗终端68.25万台(套)。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化道路改造覆盖400公里干线,重庆高新区实现50公里城市智能道路感知连续覆盖,永川区开放全域1576平方公里、双向1385公里测试道路。

图4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发展情况

  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有序推进

  数字重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赋能能力明显提升,数据资源供给快速增长,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增强,数据价值潜能加速释放。

  数据资源加快汇聚。建立数字资源“一本账”,加快数据归集赋能、流通和共享,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孪生底座。部署实时感知设备668万个,开展全国首批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建成全国首个市域一体建设、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编目达10万类、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超90%。

  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加快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制度探索。首创推出“数盾合规”“数度寻源”等服务,上线全国首个汽车数据交易专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产品超5000款、交易金融突破5亿元,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图5 重庆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成效

  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96.6亿元,同比增长4.7%。

  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计算机产量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1,智能手机产量保持全国第4,功率半导体、液晶面板产能居全国前列。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推动落地功率芯片、激光雷达、驱动电机等重大项目,赛力斯问界、阿维塔等“重庆造”汽车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培育规模以上软件企业610家,软件业务收入位列全国第8,工业软件行业收入增长14.3%。

  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1%,位列全国第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9%,位列全国第7。推广普及“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排名西部第1,培育全球“灯塔工厂”种子企业1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1096个、智能工厂183个,生产效率提升58.5%,运营成本降低23.9%,产品不良率下降41.6%。建成电商集聚区50余个,培育电商企业超10.4万家,跨境电商主体超3000家,网络零售额达2066.8亿元、同比增长22.8%。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加速。入选国家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制定《零碳智慧企业创建与评价规范》《零碳智慧园区创建与评价规范》,打造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建成8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成效排名中西部首位。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133家、绿色园区12个,推动9园区近零碳园区试点,“碳惠通”核证减排量(CQCER)累计交易398万吨,碳市场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

图6 重庆市近零碳园区建设情况

  互联网赋能高品质生活

  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供给更加丰富,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中获得感不断增强。

  数字教育服务均衡发展。数字教育基础不断夯实,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学校占比达100%。建设市级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11个、智慧校园550所。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日益丰富,成功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国家试点。开通“网络同步课堂”1000余个,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在线课程7600余门次、数字资源600余万条,访问量突破3.2亿人次。

图7 重庆市数字教育发展情况

  数字医疗健康普惠便捷。建成智慧医院67家、互联网医院97家,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县和85%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放电子健康卡3000余万张,累计用卡11亿余次,实现全市“扫码就医”。建立“一人一码一档”电子健康档案2712万份,推动“渝悦·医检互认”应用接入医疗机构1299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服务98.9万人次。

图8 重庆市数字医疗发展情况

  网络文化服务丰富多元。推出“重庆云上博物馆”集群建设,打造“文明创建”“巴渝文物”等数字化应用,文化数字化创新指数位列全国第10位,群众艺术馆数字化建设位列国家公共文化云2023年度榜单最具活力地区榜首。建成数字文化园区10个,集聚数字文化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专精特新数字文化企业超20家,网络视听、网络直播、微短剧、新传媒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亿元级新兴企业。党的创新理论专栏网上总阅读量达38亿人次,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总阅读量达21.5亿人次。

  民生信息化服务便捷高效。电子社保卡覆盖近60%,“渝悦·就业”应用场景加快落地,“渝悦·根治欠薪”服务保障劳动者薪资超3亿元。智慧生活服务效能持续增强,“渝悦·信用”应用融资授信71.1亿元,“渝悦·养老”年服务超100万人次。信息服务更加广泛普及,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超全国平均水平,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网民使用率分别达99.32%、94.79%,成为数字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

图9 重庆市互联网信息服务应用情况

  数字乡村建设更加深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效显著,渝北区试点排名全国第6、西部第1,巴南区试点排名全国第8、西部第2。涉农数据资源集聚开发水平提升,三农大数据平台汇聚治理涉农数据资源4亿条、同比增长4倍,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一张图”推动全市780万亩高标准农田矢量数据共享共用。农业生产运营数字化稳步推进,累计建成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90个、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区域分中心10个,成功举办“2023网上年货节”“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暨2023重庆6.18电商节”等活动,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08亿元。

图10 重庆市数字乡村发展情况

  互联网赋能高效能治理

  深化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和治理中的应用,推动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体部署、三级贯通、五级调用、多跨协同”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据国家网信办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民对基层数字化治理满意度排名全国第1。“巴渝治水”整合共享1.5亿条数据,感知范围扩大2.6倍,水生态问题发现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七天缩短为24小时,效率提高80%;“自然灾害防减救”应用推动应急资源调度效率提高95%、事件处置效率提高90%,“工贸安全在线”应用助力企业安全生产自查管理效率提升2倍以上。

  数字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推广应用“渝快政”,优化升级“渝快办”,持续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渝快政”日活用户43万。“渝快办”服务2637万人、办件量2.7亿件,在线政务网民使用率较去年提升21%,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提升到80%、标准化率提升到100%。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印发《关于切实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通知》,建立高效集成政务平台,优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治链条,助力基层减负增效。

图11 数字政务发展成效

  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增强。重要政策性文件100%开展实质性解读,形象化、通俗化解读比例超过80%,接听群众来电咨询政策793.55万通。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累计发布信息超160万余条,政府网站浏览量达6亿余次,政务新媒体关注量达10亿,市政府门户网站在2023年网上政府创新发展评估中排名全国第8。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深入开展“清朗巴渝”“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等专项行动,约谈网站310家,暂停功能或更新网站23家,依法关闭违法违规账号530个、警告网站326家,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27家,开展行政处罚案件38起。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及时交转办网民反映的问题5.7万余件。

  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网络运行安全工作机制,强化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深化数据安全治理,加大网络安全产业培育,网络空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稳步提升。创建首席网络安全官制度,多维度开展实战攻防、应急演练,持续深化网络安全风险一体化闭环处置。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推广网络安全保险,深入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据国家网信办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民对网络安全知识知晓度排名全国第1。

  有序推进数据安全流通。加大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专项治理,开展数据安全行政处罚,建立数据出境场景及保护安全审查和网络数据安全审计制度,数据安全执法实现“零突破”。7家企业完成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并在智能制造、物流等领域首次形成行业个人信息出境合规示范案例。

  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速。全市网络安全业务收入31.64亿元、同比增长7.91%。网络安全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相关领域软件著作权量、发明专利量分别增长26.76%、17.89%,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参与量同比增长39.22%。

图12 重庆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情况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升

  打造高效互动数字场景体验,增强数据资源供给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带动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全市网民规模达23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01%。城镇网民规模占比达77.14%、互联网普及率约79.6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8%。编撰发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100问》通俗读本,打造数字素养基地32个、案例10个,开展提升月十大主题活动,覆盖全市2千万余人。据国家网信办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民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占比排名全国第4。

图13 重庆市网民城乡结构

  数字技术适老化进程加快。加强网络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从资金保障、数据共享、建设标准等方面,合力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3年,全市60岁以上网民规模达411万。据国家网信办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民对本地适老化举措知晓度位于全国第4。

图14 重庆市网民年龄结构

  全民畅享数字生活新图景。数字化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整合学习强国、智慧教育、数字农家书屋等平台资源,向城市大屏、楼宇电视、手机APP推送,让数字资源直接触达市民。2023年,全市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3.3小时,手机上网网民数量2346万人,使用率达99.3%,远超笔记本电脑、电视等设备接入互联网用户占比,市民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程度逐步加深。

图15 重庆市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互联网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深入推进网信领域交流合作,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加速国际高端产业与创新资源汇聚,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

  建好数字合作“成渝圈”。打造成渝“5毫秒”城市圈,共建网络安全、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集群。协同打造“川渝通办”品牌,31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252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办件量超1500万件,日均办件量突破2万件。落地7个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事项。

  扩大数字合作“国内圈”。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创新,推动数据共享互通,挖掘释放数据价值,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上线运行“智慧铁海联运”综合场景,落地全国首笔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加强鲁渝网信领域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山东”与“数字重庆”对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服务10省市工业数字化转型。

  深化数字合作“国际圈”。优化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深化中欧班列(重庆)数字化发展,拓展“星火·链网”应用场景,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联动。扩大国际数字合作“朋友圈”。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集中签约重点项目84个、合同投资金额2138.6亿元,阅读量超18亿次。

  区县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价

  2023年,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指数为86,共有16个区县互联网发展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城都市区互联网发展指数为88.44,渝北、沙坪坝、江北、渝中、九龙坡等10个区县发展指数高于区域平均水平。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互联网发展指数为83.15,万州、开州发展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黔江、忠县、石柱等6个区县发展指数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深圳推动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

  • 湖南蓝山:晚稻秋收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4-10-11 10:12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