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项技术可让重庆农产品鲜“飘”万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科技 > 正文

这项技术可让重庆农产品鲜“飘”万里

来源:重庆日报2024-08-26 10:41

  “我们可以让鲜鱼冰冻半年,取出解冻后仍然能复活。”在本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重庆市选拔赛上,一家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的创业团队,在介绍项目技术上,因其在食品保鲜、冷链物流方面的创新,引得会场众说纷纭并受到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广泛关注,最终以绝对高分斩获第一名。

  “冻鱼复活术”参赛引争议

  对于冰冻6个月的鲫鱼也能复活,现场观众都提出了质疑,甚至怀疑其真实性。

  “‘冻鱼复活’的这项技术其实在食品保鲜不算新的突破,原理是通过食品级的液体冷冻技术急速降温,能最大程度锁住食材的鲜度,延长保存时限,但应用到老百姓家中,目前已经可以实现了,这就是突破。”大赛评委方令表达了项目的肯定,他相信这项技术必将带领重庆甚至全国食材保鲜、冷链运输迈上新台阶。

  据这家名为数鲜云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鲜云冻”)的创始人林海介绍,他们团队来自北京,因为技术应用场景较广且成熟,现已在全国6个省市都设立了分公司,以便开发更优质的保鲜食材,将投放到应用场景中。

  南岸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袁培峰介绍,数鲜云冻于2023年9月落户南岸,因整个团队均来自北方,对重庆本地的农产品不够了解、缺乏合作渠道,发展一度停滞。

  “起初团队只有几个人,对重庆的市场环境非常陌生。”袁培峰说,针对数鲜云冻面临的困境,南岸区就业和人才中心通过在企业和区县间搭建桥梁,帮助数鲜云冻与区县交流、合作,开拓市场。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如今数鲜云冻已成为拥有20名团队成员、办公场地达2000多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年产值 2000万,持有15项发明专利,并与南川区、潼南区、江津区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起了锁鲜产业中心。

  保鲜“黑科技”逐个解锁重庆农产品

  近日,记者来到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迎龙创新港,实地探寻数鲜云冻的保鲜“黑”科技。

  在云冻数鲜的保鲜设备中,有冻了8个月依旧白嫩的豆腐、冻了5个月依旧饱满多汁的猕猴桃、还有来自大海的石斑鱼、甚至还有保存了半个月依旧嫩绿的油麦菜等。

  林海告诉记者,数鲜云冻的保鲜技术不仅能用于肉类保鲜,对蔬果同样适用。“考虑到技术特性,我们需要将公司落户在一个农产品丰富的地区,美食遍地的重庆就是最优的选择。”林海回忆,在落户重庆以后,团队针对重庆的农产品进行了多次试验,南川的方竹笋、江津的鲜花椒、潼南的柠檬都是非常成功的“试验品”。

  目前,云冻技术在重庆,已经在肉类、水产、蔬果等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并与多个区县开展合作。林海称,南川方竹笋、潼南柠檬、丰都麻辣鸡、荣昌卤鹅等都已经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团队还将开发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农产品。

  采访现场,技术员焦阳向记者展示“冻鱼复活术”,一条鱼从零下40度的冷冻液中冰冻,到常温解冻复活的整个过程堪比科幻片。

  焦阳介绍最初针对重庆的农产品进行实验时效果并不理想,重庆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使得在对农产品进行冷冻时不能迅速达到理想温度,大大影响了保鲜效果。在经过几次的失败后,进行多次调整技术已经成熟,从理论迈向了实际应用。

  目前,云冻技术的加持下,南川的方竹笋、江津的鲜花椒、巫山的脆李、荣昌的卤鹅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农产品,都能在最新鲜的状态下被送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据记者了解,南岸区以产业龙头为引领,已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家,入驻初创企业329家,并针对初创企业提供的从人才招引、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培训辅导等支持,这对于数鲜云冻的发展无疑是最好的助力。为了进一步帮助数鲜云冻开拓市场,同时帮助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南岸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计划为数鲜云冻组建3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3-5人为一组的团队将分散到重庆的各个区县,去发现当地特色农产品,并依托云冻技术设计定制化的食品冷冻保鲜产业链,助力重庆农产品站起来、走出去,达到区县、企业、青年三方共赢的局面。

  “初创企业要实现产品从无到有,市场从零到一的突破,遇到最多的就是人才、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南岸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像数鲜云冻的初创企业在南岸区创业孵化基地还有很多,南岸区人力社保局将以基地(园区)为纽带,定期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举办“创客大讲堂”“创业导师服务团”等创业服务活动,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