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渝企如何挑起创新“大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看渝企如何挑起创新“大梁”

来源:重庆日报2024-07-17 11:55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

  看渝企如何挑起创新“大梁”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任美莲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7月11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布“2024年度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共63个场景入选,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这批入选项目将畅通“应用—反馈—迭代”成果转化循环,突出应用场景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技术创新,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企业。当前渝企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挑大梁”?

  能力凸显

  63个场景均采用新技术原理

  一直以来,普通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都是以2D画面呈现。而由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面向工业AI质检的4D光场相机应用场景”,却可以拍摄出4D画面。

  “这是因为4D光场相机通过应用光场摄影技术,为相机增加了第四维度。”中科摇橹船负责人介绍,4D光场相机能够捕获人眼与自然界交互的全部4D光线信息,通过一次成像可同时采集物体的深度和纹理信息,以此大幅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这项技术可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导航、三维重建等多类质检场景,大幅提高产品良品率。

  中科摇橹船这项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正是此次63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它们凸显出渝企创新能力。

  又如,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推出的“钢铁冶金全流程中视觉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一揽子智能化设备实现对钢铁生产各环节的实时高清监控、业务数据互联等,不仅能够改善钢企作业环境、减少事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这批入选的产业技术应用场景,均符合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方向。”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这些应用场景项目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进行研发,能够显著提高产品性能并扩大使用功能。本月初,我市还公布了本年度164款市级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两者将共同推动我市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快马加鞭”。

  重点产业

  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链驱动产业发展,重庆有行动、有成效,但目前部分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有不足。

  比如,虽然近年不少渝企通过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尝到创新“甜头”,但整体上存在数量不多、创新能力培育不够的难题。

  “渝企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偏少,与企业难以满足技术中心创建评审的‘硬指标’有关。”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企业要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首先须获评为市级技术中心,后者“门槛”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每年研发经费支出不低于3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少于30人等。客观上,“够得着”上述指标的渝企不多。

  另外,对于已创建国家级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渝企而言,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也存在着引领性研究成果不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不大、领军型科创人才不足等短板。

  “要增加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提升其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科创企业是当务之急。”市科学技术信息中心负责人建言,培育壮大科创企业规模,需要从培育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和产业规模。

  集优聚强

  推动创建创新“策源地”

  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有着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如何在众多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中培育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更优、科技动能更强、新兴产业更多,已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2%,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特别是新兴产业,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先进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1.2%……一批未来技术和创新产品实现“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

  “通过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必然加快形成、壮大。”市经信委负责人预计,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将迈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至近40%,建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