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果业如何扬长避短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产业·金融 > 正文

重庆果业如何扬长避短

来源:重庆日报2024-07-12 11:01

  核心提示

  水果种植是重庆市依山就势发展起来的生态特色农业之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进口水果的“地产化”以及各地特色水果的异军突起,全国水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行业“内卷”加剧:“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桃李价格腰斩”“西瓜葡萄价格大跌”……各地水果价格坐上“过山车”,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重庆果业也无法独善其身——近几年来,重庆市柑橘、李子、梨子、枇杷等特色水果,价格波动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滞销。

  重庆果业如何应对价格波动,持续健康发展?连日来,记者走进重庆市北碚、巫山、九龙坡、开州等地进行采访调查。

  重庆市垫江县长龙镇龙田村水果种植大户谭建明很纳闷,同样种的是黄桃,为啥自己的桃子只要两三元一斤还不好卖,亲戚王小林家的桃子卖1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土壤条件相似,桃子品种也差不多,巨大的价格差,是因为果子品质的不同。

  人有我精

  品质是价格的“稳定剂”

  7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王小林家的桃园,他领着工人在果园施肥、蟠扎枝条,树上早已没有桃子的踪迹。“开园不到半个月,就被一抢而空。”王小林说。

  近几年,种水果的人多了,产量大幅增长,价格跌宕起伏,“要想不受影响,还得靠品质。”他说,走品质之路,也是吃了两次亏后做出的选择。

  王小林是合川区草街街道桂林村人。初中毕业后,他便跟着父亲学种桃子。“那时候,种桃的农户不多,桃子在当地很畅销。”

  看到效益可观,王小林把桃园的面积扩大到20多亩。但好景不长,2010年前后,村里种桃子的农户增加到10多户。同时,由于过度施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桃子的品质不高,价格也一再滑落。无奈之下,王小林改种枇杷。

  与种桃一样,由于起步早,王小林的枇杷贵的时候卖过40多元一斤。但到了2020年,他家的枇杷价格随着市场大起大落。“小年一斤能卖20多元,大年只能卖五六元。”

  当时,北碚区东阳街道提出了发展精品水果的规划:打造20个都市精品果园,其中以毗邻北碚城区的西山坪村为重点。

  得知消息后,王小林到西山坪村流转了60亩林地种植桃子。与过去不同,这次他把重心放在了培育精品上。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桃子,王小林按照生态桃园生产技术标准,从种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蟠扎修枝、杂草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种植。

  比如栽培技术上,他采用了技术难度更大的“Y字型”或竖型栽培技术,相比以往桃树挂果少了80%,但采光更好、营养更均衡,因而果子的大小,口感、品相更好。与此同时,果园采用了经过发酵处理后的有机肥,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90%以上。

  经过近2年的培育,今年5月底,桃子初挂果,不到半个月,几千斤桃子销售一空。看到效益不错,王小林更加坚定了走精品水果之路:“今年再好好管理一季,明年争取卖上20元一斤。”

  在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也尝到了种精品梨的甜头。2022年,村里的梨园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后,长出的果子大小更均匀,口感也更脆嫩多汁。如今,梨园的优果率从过去的30%提升到80%,梨子的均价从四五元一斤提升到七元,且供不应求,一亩梨园的收入增加了500元。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处长詹灏表示,通过连续多年的品质结构调整和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我市涌现出永川五间西瓜、涪陵睦邻龙眼、梁平龙滩柚子、璧山七塘樱桃等一大批精品果园,这些水果价格稳定,很受市场青睐。下一步,全市将鼓励引导业主,打造更多精品果园,走一条品质赋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子。

  人无我有

  品种是占领市场的“撒手锏”

  与“王小林们”不同,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曹莉则通过不断对水果品种迭代升级,拓展广阔的市场。

  走进曹莉的渝蜜橙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些枝条全是去年2月嫁接的,一年时间就长到了一米多高,要是天公作美,今年丰收不成问题。”曹莉介绍。

  曹莉曾从事过柑橘国际贸易,2017年她在广东国家柑橘育种繁育基地工作,其中一项任务是对新品种、新品系柑橘进行选育。

  “一般来讲,一个品种也就能火三四年。”曹莉介绍,2017年是沃柑的高光时刻,一斤能卖8至10元,但没多久价格就稳不住了,最低时地产价仅为几毛钱一斤,“物以稀为贵,种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便宜!”

  她认为,要持续占领市场,就必须不断对品种迭代升级。

  江津是我市柑橘种植优势区之一,其中江津广柑在全国久负盛名。在此基础上,当地选育出江津锦橙、长叶橙、长叶香橙等柑橘品种。由于同质化严重,当地柑橘逐渐丧失优势。因此,江津提出了以品种为引领的柑橘振兴计划。

  2020年3月,曹莉从当地一种植户那里听说龙华镇的长叶橙果园发现了一株甜橙芽变,她觉得有可能会从中选育出一个柑橘新品种。于是她来到龙华镇挑选了10多根枝条做新品种稳定性等试验。经过三年多的观察和培育,渝蜜橙新品系成功问世。

  “这种柑橘吃起来甜而不腻,还有蜂蜜味。”曹莉说,渝蜜橙作为长叶橙的后代,不仅有无核、多汁、个大、丰产等优点,而且成熟期长,从12月挂果可以持续到次年5月,大大延长了果子鲜食和加工的周期。

  由于品质好,曹莉种植的渝蜜橙如今一个均价近10元,今年刚上市就受到沿海市场的抢购。她说,目前,她们正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柑橘新品种保护,明年有望大面积推广种植。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的“向葡萄”是我市发展较早的葡萄种植企业之一,向权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26年来,向权在全国引种了100多种葡萄新品种,最终大规模推广种植其中的20多个品种。

  “这20多个品种也会不断优化、更新。”向权说,结合市场反馈,他们淘汰掉“金手指”,新增了“妮娜皇后”等品种。目前,基地仅有8个葡萄品种,但都属于人无我有的优质品种,受市场影响较小,均价保持在40元一斤。

  “下一步,我市将整合科研创新力量,鼓励‘土专家’、‘田秀才’加强品种繁育,着力解决品种多而不强、有而不大的问题。同时迭代升级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小水果新品种、新品系,牢牢掌握特色经果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销售的话语权。”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处长白洁说。

  打造“爆品”

  加工是水果价值的“放大器”

  同样是水果种植大县的重庆巫山,用精深加工来提升脆李的附加值。

  巫山脆李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经过不断升级发展,已成为我市一张特色水果“金名片”,带动超2万户果农增收,品牌价值达27.64亿元,位居全国李类品牌价值榜第一。

  此前,巫山脆李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

  2021年7月,巫山脆李上市销售的旺季遭遇了连续暴雨,暴雨打落了不少果子,李子裂果现象也较为突出,影响了产量,果农们损失不小。另一方面,当年贵州蜂糖李大举进攻重庆市场。面对内忧外患,巫山召开脆李发展专题研讨会,其中一项议题便是如何发展脆李的深加工。

  作为参会代表的邱立印象深刻。“当年巫山脆李地产批发均价由七块多降到了五块,还有十七八万亩脆李没投产。如果这些果子全部挂果,脆李价格势必会继续下跌。要保证果农的收益,只有靠加工。”

  当年,巫山便成立了国有平台公司重庆振兴农业集团,开展脆李的深加工,邱立担任副总经理。公司经过一两年的研发,借鉴白兰地的工艺,推出了脆李酒。

  今年2月,巫山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成功建成,产业园新建的3条生产线可生产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面膜、脆李月饼和脆李果脯等衍生产品。

  邱立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一小时能“吃掉”10吨李子,平均20斤脆李可酿1斤脆李酒,一瓶500毫升的脆李酒价值400多元,相比过去价值提升了近20倍。更重要的是,有了加工兜底,残次果也能变废为宝,同时李子鲜销的价格也更有底气,今年地产均价稳定在7块多,鲜果零售价最高30元一斤。

  依托加工,重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打造了多款蓝莓“爆款”产品。

  公司总经理向可怀说,为了应对蓝莓产业扩张导致的价格“大跳水”,公司投资约1.2亿元,上马了6条生产线和一个最大库容量为1万吨的冻库。如今,蓝莓NFC果汁、蓝莓酒、蓝莓酱等高附加值产品相继问世,价格较鲜果提高了10多倍。

  目前,全市爆款“土特产”已先后具备精深加工能力,比如以梁平柚为原料精深加工的奇爽、柚小仙,柠檬加工的汇达、檬泰生物,柑橘加工的森美橙汁、派森百、新橙元等。

  “接下来,我们将鼓励引导加工企业加快特色水果衍生品的开发,力争打造一批‘爆品’,提升重庆特色水果尤其是柑橘、柠檬加工在全国的影响力。”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加工处处长张新说。

  记者手记>>>

  种植户要学会讲好水果故事

  赵伟平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不少种植户拿起手机、自拍杆等“新农具”,在田间地头带货自家的水果。

  好吃的水果满大街,消费者凭啥选中你家的水果?背后考验的,不仅是水果的品质,还有种植户讲故事的能力。

  处在情感交互时代的我们,不光是消费产品,更注重消费体验。

  江津柑橘种植大户贺君丽开展果树认养,定价520元,给果树赋予了更多爱的意义:经历春耕、夏养、秋护、冬收,一个个柑橘从小小的枳实慢慢变得圆润、饱满,这个过程,如同满怀爱意期待孩童的成长。最后认养人能收获果树上的所有果子,获得爱的回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抹乡愁,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对他们来说,在乎的也许从来不是那一篮柑橘、一袋米,而是‘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贺君丽说。

  7月8日,网名为“水果匠人·李小满”的微商,在记者所在小区群发了一则“3斤荔枝158元”的网购信息,很快就有十多人响应跟单。市场上一斤荔枝最贵也就20多元,为啥消费者会为50元一斤的“天价荔枝”埋单?“李小满”的秘诀是讲清楚产品的来龙去脉:产地是哪里,果园环境会发到群里,还有农残检测结果等信息。这款荔枝是他实地考察了多家果园,品尝了几十个品种后推荐的。

  因此,无论是种植端还是经销商,要在市场中突围,讲好每种水果的故事,才能让消费者对待字闺中的“土特产”留下深刻的记忆,才能让“土特产”有更多的“文化味”,进而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愉悦。(文/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