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位老党员的19封“汇报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一位老党员的19封“汇报信”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7-01 11:39

  过去10年,每年的“七一”前夕,马奇柯都会收到一位老党员写给他和党组织的信。

  可今年,他再也收不到了。

  “去年老人走了……”马奇柯怅然若失,打开一叠厚厚的书信,“一共19封,全是罗老写的。”这些信,字迹工整流畅,短的1000多字,长的有3000多字。

  写信的老党员名叫罗义文,1925年出生,1955年入党,1979年退休后,一直住在老家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梦冲塘村。

  2013年,时任武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马奇柯去看望罗义文,一番交谈后,两人成为忘年之交。自此,老人每年都会给马奇柯寄两封信:一封写在“七一”前夕,主要是交心谈心;一封写在年末,主要是向党组织汇报工作。

  10年来,马奇柯共收到老人19封来信。

  近日,记者再次仔细研读这些来信,并来到梦冲塘村,探访这些来信背后的故事。

  他曾以挑柴为掩护

  多次给川东地下党联络员送信

  “活一天就要为党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天,为新农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点余热。” ——摘自罗义文书信

  罗义文为啥坚持写信?

  2020年夏,老人在世时,记者曾采访过他。当时他说,写信的习惯源自年轻时的经历。

  罗义文出生在贫困山区家庭,从1949年6月开始,他多次以挑柴为掩护,给川东地下党联络员送信。“那时的密信就是党的指令,关系革命、关乎生命。”老人当时告诉记者,为地下党送信,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使命,“既光荣又艰巨!”

  从那时起,罗义文认识到书信的重要性,工作后也坚持学习与写作。

  1979年,罗义文从原火炉区供销社退休后,回到老家。那时的梦冲塘村既贫穷又落后,罗义文就想着要为家乡发展做点什么,可家里接连遭遇变故:4个儿子相继离世,只剩下重病的女儿,让他几年内一度闭门谢客。

  “慢慢就想通了。”老人坦言,那几年他成天待在家里就读书看报,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党给了我退休金,让我衣食无忧、看病有保障,不愁啥了……回想一辈子,也是党培养了我,给了我工作。”

  罗义文说:“不能一直沉沦下去,要振作精神继续为党工作、为民服务。活一天,就要为党服务一天,为梦冲塘发展贡献一点余热。”

  为让“五星”这面旗帜走在前头

  他写了一封建议书

  “根据五星党支部地理条件和实际,大胆试验,勇于拼闯,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改变落后面貌。” ——摘自罗义文书信

  罗义文的党组织关系在梦冲塘村党总支五星党支部。“五星”这个名字,还是他起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他提议:“就叫‘五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像五星红旗一样红红火火。”

  “这个名字好!要下功夫把这面红旗绣好,永远走在前头。”时任火炉区公所书记郑伦财的这句话,让罗义文记了一辈子。

  而“五星”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梦冲塘村有个梦冲塘,塘底有两股地下水常年往外冒。10多年前,不少村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养鱼,可几年下来不赚反赔,其中便包括五星党支部书记罗刚。见自己几十万元投入“打了水漂”,他打算挖掉鱼塘改种农作物。

  “这么好的水不养鱼?”罗义文闻讯后赶来说,冷水资源是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的宝贝,养鱼亏了本,就要冷静分析,“不能遭遇挫折就打‘退堂鼓’。”“多少双眼睛看着你呢!”罗义文提醒罗刚,“你带头挖掉鱼塘,群众就会动摇信心,也会跟着不养鱼了。你挖的不只是自己的鱼塘,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产业!”

  “那是2012年,我们村各项考核指标在全镇都是倒数第一。我刚上任不久,压力大得很,不晓得该从哪里抓起。”罗刚告诉记者,在暂停挖掉鱼塘后没几天,他就收到了一份建议书——罗义文手写的《五星党支部党群工作思路》,整整两页。

  罗义文在建议书中写道:一要敢闯善试,每个社培养1—3户种植养殖大户,种植蔬菜果树、养殖猪羊鱼,探索产业创收;二是原有柑橘树嫁接新品种,搞好枝条修剪和疏花疏果,提高产量和品质;三是自建农家书屋,引导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引领家风、乡风文明;四是盘活资源,探索发展旅游业。

  罗刚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眼眶渐渐有些湿润,头脑却逐渐清晰。“没想到他这么大年纪,还有这么好的思路。”罗刚说,当时他拿起建议书就上门向罗义文当面请教,“我记得老人拿出一沓报纸和杂志放在我面前,反复叮嘱我平时要多学习中央、市里的文件精神,学习其它地方好的经验做法,还说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才能上进、争先、发展。”

  事后,罗刚带头将自家鱼塘当作“试验田”,先行先试养鱼技术和开拓市场,再示范推广带动村民发展。

  目前,梦冲塘村已建起600亩渔业基地,还与盒马鲜生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个曾经排名倒数第一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

  如今,罗刚仍珍藏着那份已发黄的建议书。

  临终前他还在想能否安个喇叭

  把党的主张送到千家万户

  “年纪大了,再不能为党干啥大事了,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在有生年月献余热,把党的主张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摘自罗义文书信

  罗义文家有个书架,摆满了各种报纸杂志。

  “每年,我都要订阅各种报刊,镇里也经常送报纸杂志给我。”当年,罗义文告诉记者,他不但自己学,还将报刊送到其他党员家中,让大家都来学,“时间久了,我发现存在‘党员干部干,群众旁边看’的问题。”

  他曾在给马奇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以前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村民才是乡村的主人,只是党员干部学还不够,关键要提高村民的认识,唤起群众的内生动力……我准备把党的主张送到千家万户……

  罗义文立即行动起来,开启了他的宣讲之路。每天,他都要先自己读书看报学习,再结合村里的实际写学习心得,然后进村入院宣讲。多年来,他累计撰写学习心得3000余篇,记了60多个笔记本。

  在梦冲塘村,党员大会、院坝会都是罗义文的讲台,甚至哪家村民有红白喜事,老人也会找机会对到场的村民说上几句。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起哄。”罗刚说,但罗义文从来不恼,还坐下来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并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渐渐地,大家发现村里有了些变化——

  坏了几个月的自来水管子,修好了,来水了;几年没能立起来的电杆,立起来了,通电了;三名村民先后生病住院,在罗义文牵头下,全村捐款近2万元……

  “我们渐渐意识到,有些问题是罗义文在背后促成解决的,通过宣讲,大家的思想认识都提高了。”村里的老党员冉光文说,后来,哪家有红白喜事,如果罗义文不到场,主人甚至会觉得没面子。

  见宣讲有了效果,罗义文还走出梦冲塘村甚至走出武隆,前往涪陵、彭水、秀山等地宣讲。直至去世,他累计在4个区县的24个镇(乡)做过宣讲,听众人数达58万余人次。

  90岁以后,老人行动不便,却依然在老伴的搀扶下,坚持送报纸、讲政策。

  “去世前不久,他曾提出想添置一个话筒,在屋顶安装高音喇叭,坐在家里向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罗刚说,“很遗憾,老人这个心愿没能实现……”

  他将自己一辈子得的奖金

  全部捐给了脱贫攻坚工作

  “我捐款1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点微薄力量。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扶贫济困工作中来。” ——摘自罗义文书信

  罗义文家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钢笔、雨伞、胶鞋、面盆、搪瓷盅……

  “这些都是我得的奖品。”当年,罗义文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还从书架拿起一支老旧的钢笔说,“这支笔跟我几十年了。”

  1949年,罗义文给解放军伤员送蔬菜19次,并积极参与征粮等工作,党组织奖励了他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1955年,罗义文参与管理的五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上级党组织表扬,获得了奖状和笔记本……

  罗义文一生荣获各种奖励98次,后来有些奖励还有奖金,他一分没动,专门开了个账户存起来。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罗义文将账上的9780元钱全部取出来,又添了220元,一次性捐了1万元。后来村里召开脱贫工作会,他再次捐款1000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点微薄力量。”在当年年底写给马奇柯的信中,老人这样写道:“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扶贫济困工作中来。”

  此外,罗义文还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经常走访关心村里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罗刚说,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2022年,罗义文捐款累计近34000元,“但他对自己很吝啬,一件蓝色中山装掉了色还舍不得扔。”

  去年,老人逝世,享年98岁。

  如今,人们再也看不到那个弯着腰、提着包、蹒跚行走在山路上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宣讲;马奇柯再也收不到老人的信件了……

  马奇柯表示,他将继续珍藏这19封信,和老人一样做到不忘初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为民办实事。

  (文/记者 彭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