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姓记录丨火遍全网的“多车串联掉头”是他发明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百姓记录丨火遍全网的“多车串联掉头”是他发明的

来源:上游新闻2024-06-21 10:51

  前段时间,一段多台车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黄桷园路口“同时掉头”的视频,火遍全网,让众多网友大呼“新奇”,直称“强迫症都被治愈了”。

  而之所以能出现“多车同时掉头”这样的新奇景象,正是因为重庆市沙坪坝区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刘辉,在改善交通环境的摸索中,发明了“多车串联掉头”系统,让原本只能排队一辆一辆掉头的车辆,可以实现“肩并肩”一齐掉头。

  从国内外没有先例,到反复验证落地实施,目前,“多车串联掉头”已被应用在全国几十个省市。

  在解决“掉头堵车”难题中找到新思路

  2020年,刘辉从重庆市沙坪坝区交巡警勤务三大队调至交巡警秩序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分管交通设施建设和占道施工管理。因为并非专业出身,刘辉在参加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后,经常会翻阅网络上能找到的与工作相关的论文等材料来夯实自己。

  2021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正街因交通混乱需要改造。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马路上,小路口众多,而从小路口出来的车辆往往会直接进行左转,与直行车辆发生“冲突”,导致交通拥堵。

  为解决这一问题,秩序大队在道路中间加装了隔离护栏,但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路口掉头需求猛增,依然导致拥堵,附近居民意见很大。

  刘辉介绍,在加装护栏之前他和同事们就去现场观察过,根据他们的观察统计,在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每个小路口每分钟要驶出左转车辆7到9台,平峰时段这个数字则是5到7台,四五个路口加起来便有二三十台车辆需要掉头。

  “单纯延长掉头车道绿灯时间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想其他办法,就想到了能不能让多台车辆同时掉头这个思路,如果能够实现肯定能大大解决问题。”刘辉说,在有了思路后,他想起了此前曾看到过的一篇相关论文,这篇论文讨论和计算了“多车串联掉头”的可行性。

  没有先例参考,在反复试验后落地划线

  虽说找到了论文依据,可论文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刘辉翻遍了所有能查到的资料,发现国内外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参考。怎么标线?车间距多少合适?安全性如何?只能依靠计算和凭空想象。

  但问题摆在眼前,刘辉没有放弃这个自己能想出来的“最优办法”,于是他开始自己研究,用软件测算车辆转弯半径,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可行方案。

  有了方案后,他和同事们开着三台车,在重庆市大学城找了一段开阔无车的路段,在地上用粉笔划线,做好标记,开始进行反复测试。

  “才测试了几次,我心里的石头就放下来了,感觉这个方案可行!”刘辉说,但因为每个人开车习惯不同,每次实验得到的数据重复性较差,为了得到更准确、更能保障行车安全的数据,他们反复进行了上千次测试,又用得来的数据进行软件模拟,最终得到了最准确的转弯半径、最佳的车位间距等数据。

  2021年下半年,“多车串联掉头”这一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在重庆市小龙坎正街石碾盘路口落地划线。两车并行掉头的新规则,让不少驾驶员大呼新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一方法确实大大提升了掉头车辆通行效率,安全方面也未出现问题。

  同年,重庆市沙坪坝区石小路黄桷园路口出现了四车并行掉头的景象。经过重庆市公安局推广,“多车串联掉头”出现在了重庆多地道路上。应用3年多以来,未发生过因串联掉头导致的掉头车相撞事故。

  让南开下穿道再也不淹车

  刘辉刚来到支队的时候,支队长张中杰曾对他说:“你从基层来最了解基层,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工作上要不怕出错、大胆试错。”

  在重庆市沙坪坝辖区南开中学附近,有一个年年下雨都会被淹的下穿道,每年下雨的时候民警们都会挽起裤腿帮忙推车、背人、掏下水口……鞋子都是灌满水,手也经常被水下杂物划伤,刘辉曾在这里值过勤,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刘辉在新闻里看到外省暴雨,一处隧道内积水发生了伤亡事故,他心中一惊,如果重庆也遇到那么大的暴雨,南开下穿道会不会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故?

  刘辉琢磨,其实发生车被困在水里这样的事,究其根本是驾驶员“不知深浅”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那我们能不能让大家清晰知道下穿道里水有多深?

  想到就做,刘辉利用水位感应器和信号灯设置了一套城市下穿道(隧道)积水智能预警及联动管控系统1.0版本,于2022年应用在了南开下穿道处。当最低处积水15cm~30cm时,下穿道入口处的交通指示灯显示为黄色,让司机提高警惕,当积水超过30cm时,指示灯显示为红色,禁止通行。

  自打有了这个提示,南开下穿道再也没有车辆被困在水中的情况发生。目前该系统已推出2.0版本,获得重庆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并获得重庆市公安局通报表扬。

  从基层来,他最了解群众需求

  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是刘辉一直以来秉承的信念,这也来自他多年在基层锻炼中收获的经验。

  2011年入警后,刘辉曾多年在重庆市红岩联线景区、磁器口等地路面执勤。景区人多,一线民警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来自群众的问题。特别是渣滓洞景区门口处,人车拥堵是最常见的情况。

  “那会儿那条路上没有人行步道,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很大,停车场又只有一个且车位有限,堵得苦不堪言。”刘辉回忆,甚至有些外地驾驶员自驾来渣滓洞,一直堵在上坡路上,堵着堵着离合就烧起来了,冒出滚滚白烟……

  调入支队后,刘辉依据自身多年执勤经验,于2023年“五一节”期间组织实施了红岩联线景区交通组织优化。他协调附近厂家开放部分内部道路供社会车辆通行,做附近小区工作,将其停车场在空闲时间允许社会车辆停放,采取了限时通行、限车通行、公交线路单向通行等一系列举措,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红岩联线景区的拥堵问题。

  “他很爱学习,对工作非常愿意钻研,遇到不懂都会来请教支队的老同志。”重庆市沙坪坝区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巡长郭胜说,刘辉在来到支队后,迅速地掌握了交通管理、组织和交通设施等关键性业务技能,头脑活泛,成长得非常快,大家有目共睹。

  “我从小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十分向往。”刘辉说,在他从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考入了公安队伍,“既然当了警察,我希望自己能多为大家做一些实事儿!”

  (文/记者 宋剑 甘侠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