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青年夜校缘何受青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重庆:青年夜校缘何受青睐

来源:人民网2024-05-22 11:02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从去年开始,夜校,这个极具年代感的词汇再度“刷屏”,也成为不少年轻人“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夜校,与当年夜校以补习文化知识为主不同,这届夜校开设了“吉他民谣”“视频剪辑”“非遗手工”等课程,满足了年轻人对艺术审美、社交方式以及自我成长的新追求。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多所青年夜校,看它们是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探索夜校怎样发展才能“长红”。

  放下夜宵上夜校

  4月12日晚上19:30,重庆江北区不夜九街,潮流青年聚集地。观音桥街道九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示范点亮起了灯光,等待着来上夜校的年轻人。

  晚上20:00,蔡骏背着吉他来到这里,开启下班后的“夜生活”。

  “我住在附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关注这边的夜校。”蔡骏说,吉他教学课程一上线,他就赶紧抢名额。“夜校不仅让我购置已久的吉他发挥作用,更是让我很多爱好能够得到发展。”

  观音桥街道九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示范点夜校,学员们正在学习吉他课。 人民网记者 胡虹摄

  去年8月,观音桥街道尝试开办了第一家纯公益夜校,半年多来,又陆续开设了17个校区,课程设置涵盖非洲鼓、硬笔书法,甚至新疆烤包子制作等,每节课的名额经常是一释放出来就被秒光。

  “我们有一门课程原计划招收16名学员,结果来了30多人。”夜校负责人、观音桥街道团工委书记张宇思说,截至目前,辖区内的夜校已经吸引了4000多人次参加,学员年龄大多在20~35岁。

  4月17日晚19:00,九龙坡区万象书屋圆形剧场区里,19名学员聚精会神聆听老师讲解。这一期夜校课程,共青团九龙坡区委请到了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考官蓝涵,讲授《“快乐‘尤’你” 尤克里里艺术鉴赏及体验》。

  “抢到尤克里里课特别幸运,我看群里有200多人报名。”学员李晶说。

  九龙坡区万象书屋圆形剧场区里,学员们聚精会神聆听老师讲解尤克里里的构成。 人民网记者 胡虹摄

  今年3月以来,九龙坡夜校先后开设“慢滋养”读书会、新媒体电商直播实训、“大国工匠”拓片体验、手机摄影技巧培训等课程,同样是一开课就被抢光。

  江北区五里店街道合作村夜校负责人王朝介绍,该夜校在去年10月开课之初,只有戏剧表演等4门课程,随着学员的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夜校已先后开设了84门课程。

  目前,重庆有20余个区县开设了共39家青年夜校,超过1.2万人次参与培训。

  夜校为何再度“翻红”

  “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在采访中,这句话成为不少学员口头禅。在他们看来,课程设置多样化的夜校不仅能培养兴趣、丰富知识,还能结识朋友,最主要是价格优惠甚至免费。

  王朝介绍,合作村夜校一节课一小时,收费50元。授课老师既有“海归”,也有专业院校高材生,还有品牌主理人、认证导师、产品顾问等。

  “50元一节课,很实惠。”学员李慧娟表示,夜校老师讲课专业,比自己在网上自学更容易学会。她坦言,与动辄几百元一节的兴趣课相比,夜校性价比更高。

  “免费或普惠的课程,让年轻人更愿意去尝试和印证自己的兴趣爱好。”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黄建华说。夜校“出圈”后,黄建华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夜校如此受年轻人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能让他们以低成本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在学员吴婷婷看来,夜校吸引她的原因则是“能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上班工作,回家带娃,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吴婷婷觉得越来越缺失自我。“在夜校,我特地报了和自己生活、性格完全不搭边的拳击课程。在学习中,既挖掘了自己的另一面,也释放了工作和生活积攒的压力,让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好的状态。”

  “上夜校提升自我,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原因之一。”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发展部干部朱万志表示,此前,社会上的教培多集中在老年人和孩子,忽略了年轻人这个群体,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另外,当代年轻人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看重兴趣爱好的培养。恰恰夜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年轻人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相契合,还使之有机会结识一批朋友,让社交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我们龙门夜校与其他夜校略为不同,它是街道‘龙门职通车’公共服务项目的延伸。”南岸区龙门浩街道工作人员周金伶介绍,“龙门职通车”主要针对辖区内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想学习但不符合条件的辖区青年,在他们的诉求下,街道整合辖区内的重庆创富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资源,采用普惠方式,开办了龙门夜校。

  龙门夜校老师正在给青年学员讲解视频剪切技巧。 人民网记者胡虹摄

  如何让“翻红”变“长红”

  调研中记者发现,青年夜校虽然是年轻人在业余时间的好去处,但也不乏运行资金缺乏、课程可持续性不够强、资源浪费等“难点”,使夜校只能维持“小而美”现状。

  朱万志表示,目前重庆夜校发展还有不少亟待完善之处。“市场主体自发成立的夜校,公益性偏弱;共青团主导成立的夜校,公益性强但运营资金困难;镇街和社区等组织成立的夜校,存在覆盖面较窄、缺生源等问题。其中,由共青团主导、社会机构来运营的夜校形式可持续性更强。”

  “观音桥夜校公益、共享是特点,由于目前没有专项资金来支持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多以小班为主。”张宇思说。

  “夜校并没有太多盈利,报名费的30%用于搭建平台和基础服务工作,剩下的基本是老师们的工资。”王朝说。

  为此,多位夜校负责人建议,合理利用资源,扩充夜校场地,同时,以团委带动街道、社区一起发力,办活青年夜校。

  今年3月,重庆青年夜校的首个指导性文件《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加强青年夜校建设管理的工作指引》发布,对各区县团委主导实施开设青年夜校的定位、功能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强化,明确了推动更多好项目、好资源融入青年夜校。

  4月9日,北碚区虹吸青年夜校正式开课,共开设22种课程,每节课50元,以15~20人的小班教学。

  北碚虹吸青年夜校的美妆课上,老师正在给学员们做示范。人民网记者 胡虹摄

  “虹吸青年夜校是由团区委联合虹吸青少年发展促进中心打造的。”共青团北碚区委副书记苏鹏介绍,通过团委引导,规范场所管理、信息发布,同时根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能进一步确保青年夜校办实办好。

  该夜校负责人李晗表示,与团委合作不仅能整合双方资源,扩大夜校影响力,还能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4月3日,在两江新区金科中心悦FUN夜校一期课程结束后,两江新区团工委、鸳鸯街道联合授牌该夜校为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青年学院。

  “下一步,我们将与金州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共同打造金州社区学院,引入商圈内品牌主理人,开展以烘焙、咖啡等技能培训为主的第二期夜校课程。”金科商业青年夜校校长张小鸽说。

  黄建华表示,发展青年夜校,目的是丰富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提升个人素养。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青年夜校的实施方案,同时进行需求调查,根据需求设定课程、配套师资。

  “公益不等于免费,教师授课也不能全凭一腔热情。”黄建华还建议,夜校要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地收取课时费,这样既能满足夜校的整体运营,又能让师资稳定,避免教学质量欠缺。同时,建议多部门协力,规范运营管理和价格指导,避免给年轻人造成额外负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周学馨认为,青年夜校是提升青年素质能力、为创新创业蓄能充电的平台,建议在团委统筹领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下,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记者 李增辉 胡虹 刘祎)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 西藏:拉萨举办第二届锅庄舞大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