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的天空又多了8种鸟,《重庆鸟类名录8.0》正式发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建设·生态 > 正文

重庆的天空又多了8种鸟,《重庆鸟类名录8.0》正式发布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4-09 12:41

  重庆的天空又多了8种鸟。4月7日,由重庆观鸟会编撰的《重庆鸟类名录8.0》(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发布,在更新的《名录》中,共记录重庆分布的野生鸟类种数538种,共计21目78科,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6%。相比2022年11月发布的《重庆鸟类名录7.0》的530种,重庆鸟类增加了8种。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当天,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重庆新增加的8种鸟类分别是小黑领噪鹛、布氏鹨、栗鹀、白额雁、黑喉潜鸟、彩鹮、黑翅鸢、高山兀鹫。

  随着这些新增鸟类名字的公布,它们在重庆被发现的全过程,也在危骞的讲述中被一一揭开。

  第一个新成员

  红外相机捕捉到小黑领噪鹛身影

  小黑领噪鹛是《名录》里增加的第一个新成员,它被发现的过程,纯属机缘巧合。

  说起这个小家伙,危骞用了“另类”一词,因为它不是被“人”发现的。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专家布设的红外相机,首次记录到了小黑领噪鹛在重庆市巫山县五里坡活动的身影。在这之后,小黑领噪鹛又在该保护区被环科所和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通过红外相机记录。

  危骞说,小黑领噪鹛是鹛科中非常活泼可爱的一种小鸟,也是许多鸟友们喜欢观察的对象之一。它们的颈部有黑色领环,腹部和喉部为白色,耳羽也是白色,相当好认。

  小黑领噪鹛的体型大小与一只鸽子相似,嘴尖细,翅膀锋利紧凑,飞行敏捷,尾羽较长,下垂略呈方形。

  小黑领噪鹛的叫声也非常有特点,常常是连续而喧闹的尖叫声,这也是它们得名的由来。它们的叫声尖柔而响亮,怪异而又富有节奏感,许多鸟友都非常喜欢聆听。

  新增两种猛禽

  黑翅鸢现身填补其分布拼图

  “在这一版《名录》中,被我们猛禽监测员每年都念叨的两种猛禽终于出现了。”危骞说,这两种猛禽,分别是黑翅鸢和高山兀鹫。

  其中,除了重庆之外,黑翅鸢的身影在周边的省份都已经被记录。此次在重庆被发现,填补上了它在中国南方分布的最后一块拼图。

  至于高山兀鹫,危骞说,虽然观鸟会的猛禽监测员们分析高山兀鹫肯定会迁飞经过重庆,但是一直没有在常规的猛禽监测中记录到。

  直到2024年,一只高山兀鹫在迁徙过程中途经重庆市开州区,因体力不支落水被困,才让人们终于拿到了它出现在重庆的证据。

  当时,这只高山兀鹫可能是因为饿了太久,一度精神萎靡,但是当救助民警给它送上食物时,本还“一蹶不振”的它瞬间就来了精神,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这一幕被发到网上后,网友们笑言“是个吃货,鉴定完毕”。

  唯一新增雁鸭类

  白额雁从罕见变成常客

  2022年底出现在江津区的黑喉潜鸟,让重庆市江津区的长江湿地也因此声名大噪。

  危骞说,黑喉潜鸟为潜鸟目下的中型水禽,是我国罕见的冬候鸟和旅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

  而就在重庆江津的这段长江边,还迎来了另一位姗姗来迟的鸟类——白额雁。它成为这一版《名录》中唯一新增的雁鸭类。

  危骞介绍,白额雁是野生大雁的一种,喜欢生活在拥有大量草滩的湿地内,通常在草滩或河滩上觅食,重庆的长江湿地为白额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栖息环境。

  在此之后,白额雁似乎在重庆变得多了起来,接连多地几个白额雁的记录让它变成了重庆最常见的越冬雁类之一。

  除此之外,2022年5月,观鸟会的会员们,还在重庆发现了布氏鹨和栗鹀的身影,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确认,它们也被补录到了《名录》之中。

  2023年重庆有了真正的“鹮”

  深圳来渝观鸟者记录下彩鹮身影

  而《名录》中新增的彩鹮,则被发现在盛夏时节。这个时候并不是观察水鸟的最佳季节,它很幸运地被深圳远道来渝的鸟友记录。

  危骞说,之前在重庆有记录的两种鹮科鸟类分别是黑脸琵鹭和白琵鹭,这次重庆也终于算是有了鹮科中真正的“鹮”。

  回忆起彩鹮的被发现,危骞至今仍记忆犹新。

  2023年7月27日,观鸟爱好者在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

  7月30日9点18分,重庆梁平双桂湖鸟类AI监测平台控制室内的西岸5号监测点位黄光闪烁,鸟类AI监测平台自动识别出监测视频画面中,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

  至此,彩鹮在重庆现身的消息,终于得以确立。

  在监测视频画面里,彩鹮和白鹭悠闲地漫步在双桂湖的湿地里,修长的双腿,深栗色的羽毛,嘴长而下弯,长嘴时而插入浅水中觅食,时而插入后翅整理羽毛

  危骞说,彩鹮虽然全球分布,但在我国属于珍稀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和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是近亲,在国内数量比较稀少。

  (文/记者 李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执法巡查 守护海疆

  • 科研人员揭开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