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川渝税务“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政务 > 正文

川渝税务“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速

来源:重庆市税务局2024-03-31 12:11

  3月28日,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次联席会在重庆万州召开。从夯基垒台到全面提速,四年来,川渝税务部门在产业共建、政策协同、服务同质、开放共促等方面紧密协作,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办税服务便利化的“三化”目标持续走深走实,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新成效。

3月28日,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次联席会在重庆万州召开。郭睿摄

  产业共建共兴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共建共兴是关键。四年来,川渝两省市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共建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税收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联紧密,无论是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均需要财税政策诸如结构性减税政策给予支撑。”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表示。

  四年来,川渝税务部门积极推动支持科技创新等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激发广大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两省市共有12500多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超290亿元。

  川渝是全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和1600多家配套商,汽车产业年产值超7500亿元,正携手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问界M7是‘重庆造’也是‘四川造’,车上搭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由宁德时代四川宜宾工厂生产供应,同时还有诸多零部件也来自四川的厂商。”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产业链互补给了企业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税惠政策助力赛力斯汽车向更智能更高端的全球市场进军。2023年,赛力斯集团研发投入44.58亿元,享受税费优惠近6亿元。截至今年2月底,已累计出口汽车近50万台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尼建设了整车智慧工厂。

  四年来,川渝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在服务重点产业、调度要素资源、助企纾困解难方面的职能作用,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务20条”、深化“银税互动”“税电指数贷”、推动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互补合作等惠企举措,助力“川渝智造”冲刺“世界级”。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川渝两地创新实力强、产业基础好、渗透范围广的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4%,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以上。

  四川富乐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富乐华”)隶属于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7月,四川富乐华半导体功率模块陶瓷基板项目在四川内江正式投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陶瓷基板生产基地。“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是吸引公司落地内江的重要因素。税惠政策增加了我们投入创新升级的真金白银。”公司副总经理杨世兵表示,2023年,四川富乐华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2700多万元,有力推动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2023年,川渝两地税务部门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447.3亿元。在一系列产业融合发展举措和政策助力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实现新突破、创新动能更强。2023年,两地GDP突破了8万亿,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为30.4%,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2万家。

  政策服务同标 助力构建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税务部门主动破解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为两地探索推进市场一体化提供‘税务经验’。”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树民表示。

  四年来,两地税务部门统一了8个车船税税目税额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部分行业西部大开发优惠等政策执行口径,培育出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等具有税务特色的示范性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以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例,之前重庆渝北最低是4元/平方米,广安邻水最低是3元/平方米。两地税务部门推动两地政府出台文件,将高竹新区部分街镇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统一为2元/平方米,惠及区内企业2194户,2023年减税额107余万元。

  除了政策执行标准统一,聚焦便利两地经营主体和群众办税缴费,两地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税费事项扩围至84项,20项税费事项实现异地就近通办。数据显示,2023年,两地纳税人缴费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功能,累计办理税费业务超1.4万笔。

  “发票线上申请,资料通过窗口异地流转,很方便。”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霍先生表示,自己在遂宁和潼南都投资开办了企业,从前办理涉税业务需要往返两地,现在通过线上或者线下专窗就能办理,节省了时间。

  川渝基层税务部门合作也多点开花。在川渝高竹新区,两地税务部门建成川渝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率先在全国实现跨省税务数据共联共享;设立首条跨省(市)级纳税服务咨询专线电话,线下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社保费服务专窗和“川渝通办”窗口。在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税务部门建立特色农副产业“数据仓库”,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为涉农企业打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

  随着越来越多跨省域税费事项联通,推动两地要素和资源往来更自由、频繁。据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川渝贸易活跃户数达到58.5万户(次),同比增长18.2%;两地贸易往来金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截至2023年底,川渝地区涉税经营主体已超500万户。

  强化跨境服务 共创内陆开放新高地

近日,在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团结村站,重庆市税务局“税护航”国际化税务人才团队走访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宣传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解答企业涉税咨询。郭睿摄

  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地税务部门通过合力打造“税路通·渝税通”“税路通·海纳百川”跨境税费服务品牌,帮助“引进来”“走出去”企业用好用足税费支持政策,助力成渝地区构建高效能开放大通道、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壮大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023年6月,随着永川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四川泸州、重庆永川、江津三地都拥有了综合保税区。三地税务部门围绕综保区招商引资、企业进驻等政策和服务需求,联合编制《综合保税区企业涉税服务指引》,统一税费服务举措、业务办理流程、政策执行口径等,支持综保区内企业更好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达4161户;2023年川渝有5100余户企业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463.3亿元,助力川渝企业高水平“走出去”。2023年川渝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6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4.1%,在西部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发开放的前沿。两地税务部门联合建立了“江天同心”5S国际税收工作室,为“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提供疑难涉税业务咨询、政策宣传辅导、急事急办等服务,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降低跨境经营负担。截至今年2月底,已帮助企业解决征税权认定、收入类型认定、集团企业境外子公司统借统还增值税缴纳问题、FDA中小企业资质认定证明开具等涉税问题16项。

  据介绍,川渝两地税务部门组建国际化人才专家团队,开展了“税路通·川渝名企行”“税惠万企·川渝同行”等系列服务活动,发布了包含境内税收政策、操作指引、税收服务举措等9期国际税收知识锦囊。同时,向境外投资者线上精准推送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税收协定待遇、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走出去”指引等国际税收政策621户次。

  数据显示,四年来,川渝两地累计有3361户次境外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减免非居民企业所得税超105亿元;153户次企业的境外投资者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累计扩大在华投资金额297亿元,递延所得税税款近30亿元。

  川渝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三化”目标通力合作,更大范围统一税费政策口径和执行标准、统一第三批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事项、联合开展“税路通”品牌建设,协同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