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星际化学教授勾茜:掀起宇宙一角,窥见满天星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视频·专访 > 正文

星际化学教授勾茜:掀起宇宙一角,窥见满天星光

来源:新华社2024-03-25 11:26

  新华社重庆3月23日电(记者周思宇)“探索宇宙,真是令人着迷。”这是网友在勾茜一期抖音视频下的留言。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总是有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名科普博主,勾茜常常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月球就没有地球?”“如何科学地寻找外星生命?”

  屏幕里的她,短发齐肩、笑容甜美,总是以“同学们好,我是不会‘勾芡’的勾茜老师”作为开场白,用通俗白话解答晦涩的学术问题,解答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屏幕外,她还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研究分子光谱和星际化学的女科学家,累计在SCI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

  谈及和星空结缘的经历,勾茜的记忆闪回到多年前的夏天。小时候,她住在四川绵阳的乡村,那里夜空总是黑得纯粹,漫天的星星格外亮眼,“一抬头就能看见银河逶迤、星光点点”。

  2003年,勾茜进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她的研究领域转为分析化学,在一次查文献的过程中,误打误撞接触到了高分辨分子光谱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分子有很多的转动跃迁,组成了像指纹一样的信息,光谱就相当于分子的‘指纹’。”勾茜说,光谱学研究可以抵达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世界,从而在物理、化学、材料、天文、生物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2015年,从意大利学成归国的勾茜回到重庆大学任教。那时,国内的星际化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要研究星际空间的化学过程,转动光谱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勾茜将光谱学与天文观测相结合,开始涉足天文化学领域研究。

  “人类想探测宇宙空间,发射探测器就地采样分析虽然看起来更加直接,但成本高昂且非常耗时,而利用光谱尤其是射频信号,可以通过在地面建造望远镜去了解遥远的星系发生了什么,甚至观测到了亿万光年前宇宙爆炸的余晖,也就是宇宙背景辐射。”勾茜说。

  勾茜在重庆大学分子光谱实验室工作。新华社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媒体团队向勾茜抛出网络科普的橄榄枝。她一时有些犹豫,“我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甚至觉得在短视频上科普比做科研更难,因为要用大家能听懂的方式讲科学知识很不容易。”

  在身边人的鼓励下,2022年9月,勾茜开始在抖音上发布知识科普视频,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既关于浩瀚宇宙与微观分子,也包括生活常识和有趣现象,还有和专业学者的对谈问答。

  至今,勾茜累计发布了百余期科普视频,获得超10万点赞。评论区里,有天文爱好者,有@孩子来学习知识的家长,有考虑今后研究方向的大学生,还有“长大了也要学星际化学”的小朋友。

  许多网友说,勾茜的科普打破了“化学就是瓶瓶罐罐”的刻板印象,原来“化学也能如此浪漫”。

  3月20日,勾茜在拍摄科普视频。新华社发

  “自古以来,仰望星空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触摸星星’的机会。”勾茜说,随着互联网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星际化学这样的“小众”研究领域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勾茜是重庆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也是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天文社团的指导老师,常常组织“行空论坛”专家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国内外领域顶尖专家,帮助学生们了解科学前沿。看到自己的科普教育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她感叹道,“科普真是越做越想做。”(参与采写:实习生曾悦)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乡村移风易俗纪实

  • 钱江观潮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