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网重庆3月22日电(葛琦)春日里,重庆市黔江区土家十三寨传来阵阵机杼声,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土家织锦)黔江区级传承人鲁爱华正带领村民织就新图案。
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土家语称,在土家语中,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西兰卡普的图案记录了毛古斯、土家摆手舞、赶场等情景,繁复的制作工序让西兰卡普成为一项无法采用机器代替生产的传统技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黔江区把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打造西兰卡普非遗工坊、开展研学体验,在推动非遗技艺传承的同时,帮助当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轻松就业。截至目前,非遗工坊已吸纳农村就业人员30余人,在武陵山片区组织授徒就业培训1000余人,接待游客3万余人。
除了传统的七大类图案,鲁爱华还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图案,产品也从服饰、鞋、挂件拓宽到了首饰、挎包等品类,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推陈出新。未来非遗工坊将联合高校结合黔江地域特色打造更多西兰卡普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鲁爱华正带领村民织就新图案。新华网 彭博 摄
鲁爱华为村民讲解西兰卡普图案。新华网 彭博 摄
鲁爱华结合产品为村民讲解西兰卡普技法。新华网 彭博 摄
具有民族风情的西兰卡普饰品深受游客喜爱。新华网 彭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