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追高求新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在追高求新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来源:新华社2024-03-19 10:10

  2024年3月14日,工作人员在长安汽车重庆渝北新工厂焊接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重庆3月18日电 题:在追高求新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何宗渝、黄兴

  汽车司机把头靠在座椅顶端的柔性头枕上,就能以脑电信号代替手的操作并局部控制驾驶系统——来自长安汽车的这项专利,预示着未来脑电控制技术或将量产装车。

  这是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场景。如今,这座全国制造业重镇,正在因地制宜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焕然一新

  记者走进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华峰重庆氨纶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忙碌而有序,一根根只有头发丝1/4粗的氨纶纤维正从机器中抽出。

  别看氨纶那么细,但弹性极好,拉伸5倍还能回弹。它就像纺织品里的“味精”一般,只要少量掺入织物中,就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让人感觉柔软舒适、富有弹性,已成为各种高端服装的重要原料。

  “我们瞄准氨纶这一赛道,持续开展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超耐氯氨纶等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峰重庆氨纶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陈召杰说。

  华峰重庆氨纶公司是重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根据规划,重庆“十四五”末将在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升至50%。

  既向产业高端迈进,也向智能制造跃迁。近年来,重庆着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部署应用工业互联网、云服务等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和质效提升。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汽车变速器领域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变速器装配生产线,只见监控大屏实时显示各项数据,“车间大脑”自主决策生产时序;一旁的智能小车穿梭运输物料,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协同作业,一台台变速器有序生产下线……

  “瞄准高端制造方向,我们围绕企业运营流程打造数字经营能力,管理模式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该公司副总经理潘凯说,公司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实时采集生产线153台设备、超1.2万个设备传感器的各类数据,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40G;以数据流为牵引,实现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深度分析,生产效率提升30%。

  老牌企业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同步推进产品和产线智能化升级,2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39条智能生产线构筑起智能制造“班底”,公司近3年营收年均增幅达16.5%。

  从行业龙头企业到海量小微企业,从传统的钢铁、化工等行业到通信技术、信息服务行业,“数字之花”让传统产业焕然一新。截至2023年底,重庆已有12万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建成144个智能工厂和958个数字化车间,已投用的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生产成本平均降低30%。

  向新而行,新赛道布局谋篇

  基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重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断开辟一条条新赛道。

  “多年来,长安汽车持续加码研发,在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方面已掌握200余项核心技术。去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900余件,平均每天14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依托自主打造的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架构,未来几年公司将推出20余款智能电动汽车。

  Micro LED被誉为终极显示技术,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瞄准这一产业前沿,集聚200多名研发人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出了一系列未来显示产品矩阵。“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刚开年新订单就排起了队。”公司相关负责人樊娜说。

  “目前,重庆已集聚数十家新型显示企业,2023年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69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创新发展高地、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处副处长左翊君说。

  布局未来产业,蓄力长远发展。2023年,重庆瞄准产业前沿,前瞻性地提出打造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六大未来产业,实施未来技术策源、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群打造、强化场景驱动、创新人才汇聚、开放合作拓展六大行动,厚植未来产业发展“土壤”,正在组织攻关觉醒睡眠与记忆、人类免疫力解码、器官再生与制造、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等重大科研课题。

  今天的“种子”,可能就是明天的“大树”。

  位于重庆主城东部的两江协同创新区,目前已集聚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科研院所40余家,打造科研平台110余个;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引进40个科研团队入驻,汇聚各类科研人员超过400人。此外,重庆还将布局建设明月湖实验室、广阳湾实验室和嘉陵江实验室,创建轻金属、卫星互联网应用、页岩气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核心软件等重大科技专项。

  集优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加速构建

  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如何在众多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2023年,重庆提出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推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集优聚强,聚链延链,这一战略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开年以来,捷报频传。“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飘红”:1月至2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同比增长54%;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万辆,同比增长485%。前2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深蓝均进入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月度销量榜前十名,问界更连续位居榜首。

  作为传统汽车制造重镇,重庆汽车产销量一度问鼎全国。顺应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重庆引进、培育了16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汇聚产业链企业2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56个关键零部件中布局完成55个。

  “随着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重庆产业结构更优,科技动能更强,新兴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斌表示,截至2023年底,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2%;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5.85万家、7565家、3694家。

  新兴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先进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1.2%,液晶面板产能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重庆造”……

  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正逐步形成现实产业链。以卫星互联网产业为例,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已集聚星网应用、零壹空间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139家、产业规模35亿元,基本形成了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发展态势;在前沿新材料领域,重庆集聚国创轻合金、中化学华陆新材料、中科润资等一批企业,带动一整条新材料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在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势必加快形成、壮大。”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说,到2027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将迈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至36%。(完)

  2024年3月14日,工作人员在长安汽车重庆渝北新工厂总装车间进行整车下线前的检查。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2024年3月14日在长安汽车重庆渝北新工厂压铸车间拍摄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工人在华峰重庆氨纶公司包装车间作业(2023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2024年3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工厂拍摄的汽车变速器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新华社发(曾清龙摄)

  2024年3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商显MLED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曾清龙摄)

  2024年3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商显MLED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曾清龙摄)

  2024年3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商显MLED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曾清龙摄)

  这是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带的景象(无人机照片,2023年7月17日摄)。新华社发(王加喜 摄)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