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来源:华龙网2024-03-07 09:45

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金凤实验室。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金凤实验室】

  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是重庆市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战略科技力量。

  【一线见闻】

  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一座集科学、人文、生态的科创平台——金凤实验室在这里落成。

  5座砖红色建筑,呈U形而建,楼宇之间,空中连廊穿梭,独特的外观,让金凤实验室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新地标。实验室内部,金凤·华大时空组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纳米合成平台等日夜运转。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人才与创新紧密联系。在金凤实验室,40个顶尖科研团队、数百名科研人员,正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疾病诊断。

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做实验。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01

  从“看病”到“算病”

  让患者少做手术、诊断更精准

  临床上,病理诊断是绝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最终诊断方式。当AI(人工智能)与病理诊断融合,会迸出怎样火花?

  在西南医院,金凤实验室与医院共同开发的影像与病理学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及产品(iPAID),横空出世!

  以往肺癌患者,按照传统病理诊断方式,医生除了看CT影像外,还要对患者进行有创手术——肺穿刺,才能给出病理诊断。有创手术,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看病成本,均造成一定负担。

  如今,AI通过大数据学习,无需患者再进行有创手术检查,就能实现其病理的辅助诊断,帮助患者避免手术创伤,减轻诊疗费用。

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做实验。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患者在做完CT后,不用做手术,只需要医生直接将该患者影像上传至iPAID系统。”金凤实验室入驻团队,联合研发该系统的重庆知见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崔洪亮说,AI算法会根据患者肺部CT影像进行诊断,不到5秒,就能得到患者的肺部病变分析标准化报告,为临床医生综合评估肺部损伤、病理改变提供可视化、针对性参考。

  同时,系统还能智能化预测病情发展,评估预警患者是否会转化为轻症普通型或者重症患者。

  目前,崔洪亮带领团队已将智慧诊断、数字医疗等相关技术及衍生产品推广至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并积极探索更多诊断难或需求大的肿瘤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诸如脑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

  02

  “AI制药”新赛道

  开发世界首款全参数AI成药性预测平台

  AI不仅仅可以“算病”,还能与新药研发融合,大幅降低医药成本。

  一种新药物的研发,单靠人工一次次做实验,研发成本至少10亿美元,耗时10年以上,成功率还不到10%。期间,研发人员需对药物中数万个小分子进行测试筛选,然后进一步合成和测试数百个分子,以便得到少数几个适合临床前研究的候选药物。

解码新重庆新质生产力|从“看病”到“算病” 看AI如何重塑医疗体验

  全参数AI成药性预测平台。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新药研发为何如此艰难?是药三分毒!金凤实验室智慧医药平台研发团队负责人雷皇书介绍,研发人员要对药物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各种变量进行实验验证和预测,需要验证的成药性指标多达160多项。

  如今,金凤实验室打破这一现状。入驻的洪亮团队利用AI技术,成功开发世界首款全参数AI成药性预测平台。通过AI大数据模型,在系统中输入药物分子式,几秒之内就能测出160多项指标,能够极大缩短药物研发时间。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构建的多种AI模型,学习了数千万条关于药物分子成药性指标数据,并用全球已批准药物的真实数据进行了验证。目前,平台在国内已经进入试用阶段。

  此外,洪亮团队还将AI技术,用于国家急需的抗耐药结核病仿制药贝达喹啉的创新技术开发,成功筛选出优秀的双金属催化剂,产品收率显著提高,成本降低十倍以上。该项技术已累计申请6项发明专利,实现1000余万元的产业技术转化。

  03

  “领跑”全球疾病诊断

  建设生命科学“新星”产业集群

  AI“算病”、AI“制药”……曾经的愿景,正一步步照进现实生活。作为全市打造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金凤实验室用一项项科研成果,为全市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目前,金凤实验室已经引进科研团队40个、科研人员401人,其中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33名,硕博比例超过70%;建成时空组学平台、纳米合成平台、智慧病理平台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8个;正在加快建设金凤干细胞中心,筹备建设标准化病理资源数据库。

  高层次人才的加盟、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加持,让金凤实验室领跑疾病诊断行业有了更足的底气。

  金凤实验室已研究制定疾病诊断细分领域的科研任务清单6项,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人才进行“大兵团”作战。

  以“脑胶质瘤病理表型组与个体智能诊疗”为例,组织16个团队协同攻关。其中:8个基础研究团队,负责探索肿瘤发生与演进、解码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侵袭与转移;4个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负责研究数字融合诊断体系和精准诊断新技术;4个转化研究团队,负责开发智慧诊断器械和创新治疗产品。

  未来可期,接下来,金凤实验室将在诊断技术、科研仪器设备等多个方面,推出多款重大“黑科技”。比如,手持式在体病理成像系统,主要应用于术中肿瘤切缘判断,甚至可逐步替代手术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将近1个小时的术中等待时间,缩短到5分钟内。

  金凤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徐忆表示,接下来,金凤实验室将聚焦“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促进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跨界融合,利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疾病和诊断,力争成为全球疾病分型标准的制定者和领跑者,推动疾病诊断由“看病”向“算病”转变。

  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