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中国汽车做对了这些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视频·专访 > 正文

新华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中国汽车做对了这些事

来源:新华网2024-03-06 14:25

  新华网重庆3月5日电(邵以南)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31.6%。另一方面,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产业近年转型升级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何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逆袭?怎样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天的“势不可挡”?新华网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通过感知车企的发展,解锁这些问题背后的必然与更多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网:您认为中国汽车竞争力大幅提升主要有哪些因素?

  朱华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相关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中国汽车企业也在新能源产品的打造上实现了全球领先。同时,中国消费者成为了全球最接受新能源汽车的群体,并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

  中国新能源车竞争力大幅提升,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清晰的政策指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汽车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各大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断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我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坚持全产业链协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创新,保障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整车企业完善产业布局、构建了创新完整的服务新生态;后市场消费者使用端全场景便捷、舒适,使得接受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迅速扩大。

  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持续提升。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重构了消费者认知,大大提升了用户出行体验和场景功能,让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网:您说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布局很早,因此具备技术优势。这种优势如何延续?

  朱华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品质优势逐步显现。为延续这些来之不易的优势,我认为应坚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不断审视完善现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对企业来说,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保持技术领先的核心。

  以长安为例,我们坚定不移加大研发投入,量产应用新技术。全力研发新一代电池,确保国际领先,加速“芯、器、图、核、云、网、天”技术迭代,基于SDA智能环网架构,打造行业领先的高阶自动驾驶体验等。今年我们将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向全世界的生态合作伙伴,开放除整车控制外的服务化软件架构、操作系统、价值链。

  到2030年,长安汽车还将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新华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共享化变革正推动全球汽车供应链加速重构。长安汽车怎样进一步扮演好“链长”角色?

  朱华荣:长安汽车坚定不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助力汽车产业构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生态。

  对外,坚持打造共享共赢的科技生态,与国内外60多家科技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与2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克关键领域难题,朋友圈由传统企业向科技企业扩展,呈现“由硬到软”的变化。

  对内,坚持激发组织和人才活力,成立长安科技、长线智能等创新主体,目前拥有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拥有智能化、软件、新能源等核心人员7000余人,高级专家700余人。

  长安汽车对“研产供销运”全价值链进行扫描,识别薄弱环节,重点通过技术自研、联合开发等方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不断突破“三电”关键能力,持续锻造长板。电池领域多项技术行业领先。掌握CTP/CTV集成、车云BMS开发等核心技术,电池安全设计及管理能力行业领先。同时,积极开展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研究。不断掌握电驱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电驱总成及核心部件自制。行业首发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冬季使用难题。电控领域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完全自主掌握整车、电池、电机三大控制器的设计开发能力,其中,“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实现七大功能集成,性能、品质和成本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两条腿走路”,逐步提升“软件”方面核心能力。积极推动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开展政企合作,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软件标准工作组”成员、“工业软件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单位。协同推进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联合开发基于Linux和QNX的操作系统,已进入量产应用关键阶段。合力构建地图领域全链路能力。掌握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应用全场景的需求定义、研发、应用能力,且已具备乙级资质,高精地图、数据引擎等技术已量产。

  2022重庆国际车展阿维塔发布会现场,合作伙伴高层合影 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网:长安汽车正在实施“海纳百川”计划。企业在推进全球化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朱华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新能源车正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2023年,长安汽车全面开启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全球化推进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本地化”运营,实现快速融入,以全体系出海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新标准,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产业出海、品牌出海,跃迁进入“中国汽车出海4.0时代”。

  在40年的造车历程中,长安汽车早已建立起“六国十地”的全球协同研发布局,产品已远销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在俄罗斯、沙特、智利、墨西哥等国家,市场销量位居中国品牌前列。

  去年发布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以来,还在曼谷举办长安东南亚品牌发布会,并启动长安泰国基地建设,一期设计产能达10万辆/年,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投产,带动产业链协同出海。

  长安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坚持“无基地、不长安;无海外、不长安”,立足“长期主义、绿色低碳、本地运营、发展共赢”,下大力气构建优化全球运营体系,推进本地化运营。

  我们将加强海外市场、渠道、营销、服务四大体系能力,做好全面走向海外准备。全面强化海外市场的需求挖掘、产品供给,健全海外品牌管理规范及机制,构建海外市场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1+5+2”全球战略布局,建立东南亚、中南美洲、独联体、欧洲、中东非洲五大事业部,推动本地化运营,为当地税收、劳动力、就业、环保等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短期聚焦战略攻坚市场,快速获取销量;中期关注战略培育市场,做长期准备。

  长安汽车渝北数智新工厂 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网: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也是长安汽车总部所在地重庆,正在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在您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产业生态?长安汽车未来如何参与重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进程?

  朱华荣:目前,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向新向上、积极的态势和显著的优势。

  从产销量看,发展势头强劲。重庆市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0.3%,2023年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2名,较2022年提升2名,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669.3亿元,增长34.4%。

  从产业结构看,呈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重庆整车制造基础好,拥有庞大的制造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体系;

  重庆的汽车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如阿维塔、深蓝、赛力斯等品牌不断发展,而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原先传统的制造体系也在向数智新制造发展。如长安汽车渝北数智新工厂,集成40余项全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技术,新能源产能结构也从原先的几万台、十几万台向现在近100万调整;

  从技术角度看,整体研发投入大,各大领域专业技术齐全。如长安汽车去年就有近140多亿元的研发投入,今年,我们会继续保持销售收入占比近7%的研发投入比例。

  从产业链完善程度看,集群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重庆市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加速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长安汽车履行好汽车产业链链长职责,全力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发挥链长企业带动作用,把优秀的企业、产品、技术引入到成渝地区;大量采用成渝地区优质供应商资源,长安汽车在川渝地区供应商有250余家,其中四川配套的供应商近50家,主要涉及动力电池、仪表板、内饰板等品类。2023年长安汽车在川渝地区的采购金额约530亿元(未税),同比提升8.8%。

  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行先试示范看,重庆也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充电站数量累计达到近3千座,充电桩累计建成22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39个,公共快充桩561个,已基本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补能场景。重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累计改造车路协同道路双向730余公里,实现直联车辆5000余辆,长安汽车等企业已在渝累计测试里程超过250万公里。基础设施和示范运行走在全国前列,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长安深蓝SL03 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为了更好参与重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接下来,有几方面工作我们要持续推进:

  以战略为牵引,实现转型升级新跃迁。要以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7.0版为牵引,快速落地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推进“新汽车新生态”战略,到2030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优化产品布局,实现品牌提升新跃迁。坚定以产品为主线,推动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新能源品牌共同发力,构建差异化的品牌价值。2024年我们将陆续投放阿维塔旗下第二款SUV E15、中型轿车 E16、可变形的数智新汽车E07、深蓝硬派SUV G318、深蓝C857、长安启源C798等9款新产品,全面优化长安汽车产品供给结构。

  强化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引领新跃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新动力方面,快速突破低温电芯、快充补能等技术难点,打造超低能耗、超高环境适应性、超快补能的长板标签。智能化方面,基于不同品牌,打造差异化的智能标签。同时,聚焦高价值、用户强感知领域,构建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车控、数字生态四大智能化核心竞争力。设计方面,致力于打造“超世界一流”的造型能力,建立定义、设计、工程化的协同机制,让用户需求与设计理念直通直联、更加契合。

  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发展共赢新跃迁。新能源领域,聚焦下一代动力电池布局,坚持技术自主研发和资本合作同向发力,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领先。智能化领域,加快“操作系统、控制器”等核心能力突破,实现全栈可控能力。前瞻领域,持续开展长安AI大模型研发应用,快速迭代算法模型,提升AI算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构建新质生产力。

  推进客户经营,实现服务体验新跃迁。坚持客户“一号工程”,将客户经营打造成长安各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构建“全球、全品牌、全价值链”的客户服务能力。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