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代表建议|毛相林:建议暂停上调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增设“零缴费”档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之光 > 正文

代表建议|毛相林:建议暂停上调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增设“零缴费”档次

来源:澎湃新闻2024-03-06 11:34

代表建议|毛相林:建议暂停上调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增设“零缴费”档次

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建议减轻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负担。  受访者 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着“当代愚公”之称的他也是时代楷模。在基层工作的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调研,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减轻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负担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他建议暂停上调个人参保缴费标准,增设零缴费或低缴费参保档次。

  毛相林在《建议》中表示,近年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随着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逐年提高、门诊定额报销制度取消,有的居民参保意愿下降,农村居民表现突出,基层干部反映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国家医保局最近4年发布的《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乡居民医保人数从2019年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减少0.3%、0.8%、0.8%和2.5%。其中,2022年和2021年相比,全国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减少了2517万人,重庆市减少了91.94万人。

  通过工作调研,毛相林总结出人数减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个人缴费标准增幅过快,超过群众承受能力。

  他以自身工作为例,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注:后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10元,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一档为380元,增长了37倍。但是,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87元增长到2023年的21691元。

  从近3年看,重庆市2022年—2024年个人缴费标准年增幅分别为14.3%、9.4%、8.9%,而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只有9.1%、5.0%、6.3%,其中农村居民年增幅为10.5%、6.35%、7.74%。个人参保缴费标准年增幅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很多家庭一户有五六口人,每年要缴2000元左右,导致家庭负担增重,很多农村居民家庭不得不选择断保。

  同时,医保参保缴费缺乏激励机制。现行医保政策为当年缴费、当年享受待遇。只缴一年的,与连续缴多年的,报销标准相同。对连续参保缴费的,报销标准没有上浮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当年未享受医保待遇的,下一年缴费标准没有下浮的激励机制。

  第三是群众对财政补助没有获得感。2023年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40元,虽然财政补助标准高于个人缴费标准,但未享受医保报销的居民并没有获得感,甚至不知道财政对医保有补助。

  第四个方面的原因是门诊定额报销制度取消导致居民缺乏获得感。城乡居民医保取消了门诊定额报销制度,实行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当年未生病的部分参保人认为缴了钱没受益,不理解而选择断保。

  对于上述问题,毛相林也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建议。首先是暂停上调个人参保缴费标准,扭转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滑的局面。全国不统一硬性规定调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由各省市区根据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自主决定个人缴费标准是否调整和调整的幅度。

  其次是增设零缴费或低缴费参保档次。建议将现行的财政补助标准作为一档缴费标准,个人“零缴费”或“低缴费”,财政补助标准不降,在医保基金可承受的范围内,核定最基本的待遇报销标准。

  三是建立连续缴费的激励机制,对连续缴满一定年限(比如5年、10年)的,住院报销可上浮一定的比例,若缴费年限中断,则取消上浮的报销比例。对城乡居民高龄人员(比如年满75周岁),且基本医保缴费满一定年限(比如30年)的,可免缴费,但仍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第四是普通门诊统筹报销限额可结转下一年使用。建议当年没有报销或没有报销完普通门诊统筹限额的,可结转到下一年使用,这既可以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也可防止目前存在的年前集中使用门诊报销限额“清零”的行为,防止医保基金的低效使用。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 习近平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