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说重庆2024社保工作新目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政务 > 正文

“数”说重庆2024社保工作新目标

来源:华龙网2024-03-02 11:26

 

    华龙网讯(记者姜念月)3月1日,2024年重庆市社会保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社保工作成绩,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数”说2023年重庆社保工作新成效

  2023年,养老保险方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领取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

  工伤保险方面出台了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定期待遇调整政策、超龄人员等特殊群体参加工伤保险扩围政策,实施基层快递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等。

  基金监管方面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约谈暂行办法》《社保基金举报奖励实施细则》等基金监管制度。

  此外,实现川渝两地11项通办事项标准协同,28个事项川渝通办。在全国率先实现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全险种覆盖,压缩办理时限2/3 以上。

  2023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650万人、625万人、755万人。工伤保险工程建设项目参保个数9046个,参保人数224万人。

  8570余名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困难群体应保尽保,退捕渔民参保率稳定在100%。在全国率先实现征地安置对象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免申即享”。

  圆满完成829万名退休人员领待工作,保障6.7万名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职业年金受益11万人。提供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服务2100余万人次,实现认证服务全覆盖。完成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联网结算,实现工伤职工出院实时结算,惠及4.4万人次。

  全市养老、工伤、失业基金收入1836亿元,支出1774亿元,累计结余1839亿元;职业年金累计投资615亿元,累计收益42亿元。

  以“渝保渝快”社保惠民行动计划为牵引,实现86项社保对外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网办量同比增加105%。全面推行企业职工退休预审,推动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免申即享”,惠及780万参保人员。实现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免申快赔”。推动“总对总”社银合作模式,全市4044个网点开通20项高频社保业务。打造18个市级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

“数”说重庆2024社保工作新目标

  市民们咨询社保的相关问题。资料图

  

    今年的新目标有这些

 

  今年,全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3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05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70%。

  首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将全面提升整体智治能力水平。具体来看,将搭好数字平台,依托“智慧人社”建设,精心编制“三张清单”,攻坚“渝悦·社保”应用建设,深入推动经办服务与数字化应用深度融合。

  将管好数据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秒办、智办、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

  还将用好数据资源,构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持续推进“社保卡+数币”“社保卡+交通”等创新应用拓展。

  同时,建好应用场景,打造第二批多跨协同智慧化社保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大数据认证比例。

  并且抓好分析工具,推动数字驾驶舱迭代升级应用拓展,建设数治管控和决策支持在线两大智治平台,健全规范信息化治管机制,完善社保系统运行监测、精准管控等功能。

  在经办服务工作方面,将全面提升惠民强企服务效能。首先是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快递人员、超龄人员等参加工伤保险。

  将优化惠民机制,探索建立金融助保机制,打造“渝保贷”惠民金融产品。

  还将加强体系建设,强化三级社保经办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保地方标准体系,严格依法依规经办。

  另外,将强化川渝合作,加速推进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协同立法、“川渝合作+社银合作”新模式等合作事项。

  最后,还将延伸服务触角,规范“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合作银行、劳务经纪人等合作协作机制,通过就近办、上门服务、帮代办服务等方式,拓展社保服务途径和服务半径。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