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春之后,重庆经济如何发力?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一个抢眼的高频词。如何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的力量又将如何改变发展的维度和能级,今天的节目,一起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
C919背后的“重庆造”
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近日迎来国际首秀,成为亚洲最大航空盛会新加坡航展上的“明星飞机”。在航空界,流传着“一代材料,一代飞机”的说法,材料对飞机性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C919集众多先进材料于一身,这里面同样凝结着重庆造的心血。
“轻量化和隔音,它是一个矛盾体,水泥墙肯定比毛毯的隔音效果更好,但是水泥墙它重,不利于飞行。我们造的隔音毯,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经过一定工艺配比而成的。”重庆再升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胡州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超细玻璃纤维龙头企业,重庆再升科技公司用了五年时间,为C919造“棉衣”。胡州透露,光试制线他们都用了好几条,每一条基本上都是上千万元,而且团队针对某一个技术点做的实验次数也基本上都是上千次。
经过多年的创新沉淀,再升科技不仅“飞机棉”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能量产该产品的企业。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在这家企业看来,答案或许就藏在一根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两百分之一甚至是八百分之一的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里。从一粒粒石英砂变成一根纤维,从一根纤维变成一卷玻璃纤维棉毡,再为国产大飞机制上一件超细、轻质、柔性、隔热隔音的“棉衣”,这项关键制造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并可适用于航空航天、高铁、船舶等诸多领域。
而另一个科研团队,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目标则是为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帮助机器人工作得更有智慧。
为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
走进智能视觉“国家队”
中科摇橹船成立于2020年,是中国科学院与重庆通过院地合作孵化的第一家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创立仅仅3年时间,便成为国内首家完整掌握光、机、电、算、软设计开发能力,并且同时布局智能视觉装备和行业数据大脑的人工智能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轻工皮革、生物医药等领域。目前,这家企业已建成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起草编制4项机器视觉领域国家标准,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视觉“国家队”。
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道勤说:“制造业再往前面走,我们就要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国家中央层面提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于科技创新,对于质量工艺、技术有了更高的需求。”
新质生产力,何以为“新”?“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如何发力?向新而谋,以新提质!过去一年,重庆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围绕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出台《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10余个现代制造业“行动计划”,以创新合力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我们再来看看重庆造“新三样”迸发的活力。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重庆造“新三样”释放新活力
低温,是新能源汽车的天敌,新年首月,“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向极寒发起挑战,30辆长安启源从哈尔滨满电出发,穿越呼伦贝尔的冰原,直抵满洲里,刷新了新能源汽车1000公里的续航极限。“重庆造”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抗冻,是因为它搭载了全球首创的低温微核脉冲加热技术,使得电池的升温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4℃,而车辆的低温动力性提高了50%,充电时间还缩短了15%。
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副总经理、长安启源品牌总监李国梁透露,刚刚过去的1月份,长安启源销量超过1万台,实现了2024年的“开门红”,今年他们还有多款新产品会陆续向国内外市场推出。
乘着新能源的东风,重庆锂电产业也迅速崛起。在铜梁,年产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的海辰储能重庆制造基地已经投产,一个千亿级的新型储能产业特色集群呼之欲出。在当地高新区锂电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上百台生产设备加紧安装,项目一期两条产线今年四月就将建成投产。
持续提升重庆制造的“含金量”、“含新量”。在2月26号下午举行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我市已研究制定了22条助企惠企“硬核举措”,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接下来,我市将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等多项行动。“将切实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新质生产力在新技术、新产业上的承载,促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经济信息委经济运行局局长吴涛说。
目前,我市正在以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现有产业基础的引领跃升和前沿技术的产业落地为主线,前瞻性谋划布局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六大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庆怎样重点发力?
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李政刚看来,一是要设立针对未来产业的科技研发专项,要优化现有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配置结构,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要率先在重点领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第二是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就是要解决成果转化效率问题;第三就是要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科企和高企双倍增行动,建立技术和产品精准挖掘机制,要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产品筛选出来,通过专业性新型孵化机构,把它变成一些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成未来产业的“链主”企业。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登山赛”,那么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作为工业重镇,重庆有发力新质生产力的底气;前瞻布局,更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而行。新的一年,重庆已经按下了“引擎”焕新的“快进键”,以新促质,这将为新重庆建设注入制胜未来的关键动力。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邓静 吴静 丁琳 尹力 李波 陈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