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年重庆推进乡村振兴十大亮点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2023年重庆推进乡村振兴十大亮点

来源:重庆日报2024-01-08 10:34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5年“衔接”过渡期过半,去年重庆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亮点?

  1月5日,市乡村振兴局发布了2023年重庆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大亮点,涉及粮食安全、防返贫监测、“四千行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些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亮点1

  打下基础,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3年2月2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为全年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基础,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三农”工作新局面。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四千行动”,着力打通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通道,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重点抓好“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亮点2

  粮食产量创15年新高,油菜产量实现“十六连增”

  2023年,重庆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稳粮扩油保障有效供给10条硬措施,全力稳面积、攻单产、提产能。

  去年,重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38.9万亩、产量219.2亿斤,粮食产量创15年新高;油菜播种面积为445.4万亩、产量达61.1万吨、单产为137.1公斤/亩,均实现“十六连增”;生猪出栏超过1900万头、蔬菜产量突破22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58万吨。

  亮点3

  织牢“点线片面”监测网,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3年,重庆以“社会·渝悦·防贫”应用为载体,不断健全“点上重点监测、线上专题监测、片上四级监测、面上大数据监测”立体防贫返贫监测体系,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重庆配套制定衔接政策130余个,组建1.2万名监测信息员队伍,优化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动态筛查风险点,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月调度、月清零、月通报,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改”行动,实行“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精准帮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1.5万人,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6个。

  亮点4

  “四千行动”全面推进实施

  2023年,重庆全面推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

  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进以“四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统筹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大力培育“一主两辅”乡村特色产业,形成3+6+X产业发展布局,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5200亿元;全面推进经营增收、就业增收、财产增收、惠农增收和以城带乡促增收“五项计划”,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纵深推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成功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7个。

  亮点5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新开局

  2023年,重庆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印发《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黄金十条”支持政策,建立百亿产业生态基金,明确“3334”工作路径;推动企业上规、上云、上市;降低要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打造100户领军企业、100户成长型企业、100户服务保障型企业;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技改一批项目。

  去年,全市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86家,同比增加50家,预计全年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工业产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3.5%。

  亮点6

  发布全国首个《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地方标准

  2023年,重庆发布全国首个《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地方标准,加快形成“1+2”(和美乡村1000指数+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和美乡村宜业指数)和美乡村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

  在此标准下,重庆以乡村治理为牵引,创新融合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深入运用“三制一化”“三事分流”等有效做法,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60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58个、示范村197个。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5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亮点7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位居西部第一

  2023年,重庆着力打造“渝农大脑”,深入实施6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成7个单品种全产业链数字信息系统、574个智慧农业基地。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43.3%,居西部第一。

  例如,重庆“长江治渔”实现视频监控追踪、无人机巡查、执法船艇巡航联动协作,建成全市首个“地块级”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开发“农品慧”等数字化应用,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200亿元。

  亮点8

  渝西八区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

  2023年,重庆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作为落实市委“一号工程”的具体抓手,聚焦一体化推进“千年良田”建设、全产业链建设、科技装备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强镇带村富民,加快推动渝西八区示范区建设。

  渝西八区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61.8万亩,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762.84亿元、占全市39.66%,新建市级智慧农业基地8个,累计创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25个、占全市34.3%,“三变”改革试点扩面率60%,国家级农业农村改革事项占全市58.8%,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

  亮点9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023年,重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常态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重庆大力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786个乡镇全覆盖建成“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实施“头雁领航·强村富民”工程,评比选树100名村(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动态回引8900余名本土人才在村挂职任职;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向7941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制定落实“党建统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1条重点措施,推动村与村、村与机关等开展党建联建、抱团发展。

  亮点10

  推进乡村振兴力量广泛汇聚

  2023年,重庆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7864家民营企业对接4884个村,实施兴村项目9208个,投资总额561亿元,捐款捐物25.9亿元;鲁渝协作迭代升级,全年共建103个产业合作园区和100个鲁渝协作示范镇村;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肉类工业展览会、中国奶业大会、西部农交会、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等国家级展会论坛。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光影霞浦 山海交融

  • 河北昌黎: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