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重庆将推行这些举措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重庆将推行这些举措

来源:重庆日报2024-01-02 16:35

  嘉宾

  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贵忠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张维斌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刘宴兵

  市民政局副局长 许建华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夏杨松

  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总队长 罗铂铀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苏畅 黄乔 周松 云钰 李珩

  声音>>>

  ■我市已成功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7个,到2027年,全市力争建成1000个独具特色的巴渝和美乡村

  ■全市民政系统将认真抓好“六个救助”,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市人力社保局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全市卫生健康部门将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我市将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银龄讲学计划等,优化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

  ■我们继续对电信诈骗等民生案件开展专项打击,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抓好就业增收,持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强化安全稳定工作,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近年来,我市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设定的目标任务,我市相关部门有何行动?对此,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邀请部分市级部门负责人共话发展思路。

  围绕“四个关键”、抓好“六个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新重庆-重庆日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束后,设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眼下,5年过渡期已经过半,重庆有哪些具体做法?如何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刘贵忠:2023年,重庆围绕“兜底线、促增收、强协作、建和美”四个关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

  在“兜底线”方面,我市配套制定衔接政策130余个,组建1.2万名监测信息员队伍,优化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实行“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精准帮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1.5万人,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6个。在“促增收”方面,我市将60%以上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创建地方劳务品牌120余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就业规模稳定在79万人左右。在“强协作”方面,17个市级帮扶集团“一对一”帮扶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及所在区县,发展特色项目1158个。在“建和美”方面,我市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成功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7个以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示范村20个,到2027年,全市力争建成1000个独具特色的巴渝和美乡村。

  许建华:2023年,我市切实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扎实抓好城乡低保扩围增效,截至11月,城乡低保对象77.42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5%和3.27%,差距缩小到1:0.82;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24.43万脱贫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

  2024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六个救助”,即实施分层分类救助、提质增效救助、数字智慧救助、物质+服务救助、党建+救助、慈善救助,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实施“五大工程”,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新重庆-重庆日报: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对此,重庆人社部门将如何落实?

  夏杨松:市人力社保局将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着力稳就业促增收,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一是实施“稳岗扩岗”就业容量拓展工程。我市将实施援企稳岗、助企纾困政策,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存量;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扩就业增量;收集企业空缺岗位,促进市场供需精准匹配,积极开展余缺调剂、共享用工;支持发展夜市经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促进灵活就业。

  二是实施“就在山城”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程。我市将建设7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和200个示范社区(村),同时,开展访企拓岗和服务攻坚专项行动,筹集市场化岗位100万个、政策性岗位10万个。

  三是实施“渝创渝新”创业扶持工程。我市将强化创业政策服务保障,对自主创业的重点群体,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

  四是实施“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我市将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聚焦紧缺职业(工种)和重点产业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实施“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工程。我市将迭代升级“一库四联盟”,推广运用“渝职聘”平台,构建一体化、数字化信息系统。同时,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降低就业成本、招工成本,提升就业的时效性、成功率。

  深化医疗教育改革,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新重庆-重庆日报:教育、医疗等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重庆如何强化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张维斌: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化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4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新增三甲医院8家,启动61个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60家社区医院建设;同时,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服务感受,建成智慧医院67家、互联网医院86家。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部门将以打造成渝卫生健康圈为撬动点,推动两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加强高端顶尖人才引育,建设一批研究型医院、高水平科研平台;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刘宴兵:202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6所,新增学位9.8万个;推进教育资源向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倾斜,全年投入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改善资金12.63亿元,城乡初中综合差异系数降至0.415,全市配备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达到100%。

  接下来,我市将积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改善乡镇寄宿制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推进10个首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成渝名师、名校长等特色项目,构建成渝同城化、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银龄讲学计划等,优化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继续实施试点区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

  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守护人民群众平安

  新重庆-重庆日报:平安是最大的民生。重庆公安如何守护群众平安?

  罗铂铀: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侵财犯罪等各类突出犯罪坚持露头就打,开展了春季攻势、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8.2%,破案率提升至47.3%,较去年提升14.9个百分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现案破案率达97.6%,较去年提升3.2个百分点;现行命案破案率持续保持100%。

  例如,自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侦办欺诈骗保案件193起,打掉犯罪团伙52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23人,整治医疗机构40家,追赃挽损1.02亿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案连着大民生。2024年,我们在做好更快破大案的同时,继续坚持更多地破小案,对电信诈骗、入室盗窃、欺诈骗保等民生案件开展专项打击,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成功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