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奉节:诗橙远方同入画 乡村振兴绘新篇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曾震宇]

奉节:诗橙远方同入画 乡村振兴绘新篇

来源:重庆日报2023-02-10 09:55

24小时热图
  • 中国队亚运会竞技体操男子团体夺冠

  • 科技创新开拓共建"一带一路"新空间

  • “环俄世界”俄罗斯文化节在沪开幕

  • 黄河水让荒原变绿洲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加载更多

  三峡之巅景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青莲镇大棚种植助农增收

  草堂镇引进机械化制茶设备,发展白茶产业

  甲高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永乐镇大坝村脐橙基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核心提示

  “鹤绕群峰朝阳观,水抱莲花献橄榄……”在奉节县城东南部约20公里的鹤峰乡,一些平时在田间耕作的农民,成立了“莲花农民诗社”,闲暇时经常聚在一起,用一首首自创的诗词描绘出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生活和未来,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生动场景。

  

  近年来,奉节县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017元,同比增长8%。如今,在“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的奉节县,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深化农文旅融合 吃好乡村旅游饭

  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收入53.7亿元

  登上奉节县永乐镇三峡村白盐山,远眺之下,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城便可收入眼底。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千百年来,无数诗词名家在此留下众多千古名篇,奉节县也有了“中华诗城”的美誉。

  如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好农文旅融合之路成为了奉节县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永乐镇大坝村位于奉节县长江南岸,每年4月份,奉节脐橙花开,金黄的脐橙、白色的橙花呈现出“花果同树”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城郊游客纷纷前往“打卡”。

  这种将农业种植与休闲观光进行嫁接的方式,不仅延长了产业价值链条,还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2022年,奉节县结合国家现代农业园建设,开展脐橙园A级景区打造,推出10条脐橙采摘线路,进一步推动了城郊休闲游发展。

  “打好‘三峡牌’‘生态牌’‘人文牌’是全县旅游业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底气和基石。”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

  高铁是打开快捷旅游的黄金通道。2022年6月,随着郑渝高铁的通车,奉节县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旅游业迎来新机遇,“三峡牌”“生态牌”“人文牌”迎来新布局。

  “乘高铁到夔门、观世界天地、享三峡凉都、赏土家风情。”2022年7月至8月,奉节县举行了2022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凉都”(奉节)康养旅游暨土家风情文化节。

  据介绍,“三峡凉都”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和龙桥、太和、长安、云雾四个土家族乡集中连片区域。该区域地处中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连片避暑区有741平方公里,6至8月平均气温21.6℃,森林覆盖率达76%,负氧离子达3000个/立方厘米,有“中国气候宜居县”和“中国天然氧吧”等美誉,是长江三峡周边地区最大的高山避暑胜地。

  同时,“三峡凉都”坐拥A级旅游景区5个,还有80多个待开发的特色景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5个乡镇少数民族人口1.9万人,保留有较为完好的土家族特色建筑、饮食、文化活动等,成为体验土家风情的“打卡地”。

  “在文化节期间,我们签约项目总投资5.6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还催生了乡村康养旅游新业态。”奉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城郊休闲型到避暑度假型再到康养型,近年来奉节县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愈发创新化和多元化。

  截至目前,奉节县已有2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到奉节体验乡村旅游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效应。2022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1168.5万人次、同比增速13.8%,接待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速14.74%;超过2万名村民吃上乡村旅游饭。

  在1月份春节黄金周,奉节县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开门红,全县7天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达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9.35%。下一步,奉节县将重点推进兴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深化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接二连三”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307家

  好山好水产好物。从水果、中药材种植到生态畜牧养殖再到发展白茶、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近年来,奉节县立足资源禀赋,构建了“4+3+X”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

  2022年,全县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脐橙提质增效品种结构优化基地5000亩,实现全县脐橙37万亩、中药材17万亩、木本油料15万亩、蚕桑11万亩、蔬菜28万亩。

  “奉节拥有扎实的一产基础,但要从农业大县建成农业强县,还需要让优势更强、短板补齐、链条补全。”奉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奉节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顶梁柱,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这个关键,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动“接二连三”,拉动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同时,按照市场化办法与各类主体开展多元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农促农增收。

  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落户于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循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于一体。利用海拔1200米至1800米的立体气候优势和水土资源优势,公司专门从事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加工、脱水蔬菜的研发和销售。

  据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拥有2条年加工5000吨的蔬菜保鲜生产线和库容量800吨的冷链仓储中心2个,建成年产量2000吨的脱水蔬菜加工厂1座,推出的产品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累计吸纳就近转移劳动力800余人,年支付务工工资1000余万元,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致富。

  招商引资是推动农业产业强链补链的重要抓手。2022年,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完成签约,奉节县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在奉节投资7.8亿元,逐步建成种兔场、商品兔场、有机肥厂、屠宰场、饲料加工工厂和兔肉食品深加工厂,同步建设商品兔养殖小区(家庭农场),年出栏商品兔1000万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4.5亿元,利税1.45亿元,提供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400-700个家庭农场增收致富。

  据统计,2022年,奉节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7家,实现产值12亿元。

  品牌既是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奉节脐橙为例,全县累计种植脐橙37.5万亩,年产量40.8万吨,年产值38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82.8亿元,成为全县强化农业品牌打造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奉节县已有31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下一步,奉节县将聚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强化奉节白茶等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打造出更多的“金字招牌”。

  打造美好生态 乡村蝶变升级

  创建县级美丽村庄示范村50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奉节县近年来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好生态,乡村面貌焕新颜。

  青龙镇大窝社区位于奉节县南部山区,曾经的矿业兴盛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让绿水青山再现,十余年来,大窝种植绿植90万株,改造荒山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实现了从荒山弃矿变绿水青山、矿区变景区的生态蝶变。2020年,大窝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22年获得重庆市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大窝社区成为奉节县筑牢绿色本底的生动实践。2022年,奉节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100公顷,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40公顷。

  每逢阳春三月,漫步奉节县甲高镇,万亩油菜花开出金灿灿的花海,整洁的硬化路蜿蜒延伸,一幢幢乡村院落排列有序,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踏春风景引得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奉节县坚持“强县城、美集镇、优村落、促集中”,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强化农村房屋风貌管控,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奉节县已经完成农村“四旁”植树绿化4000亩,创建绿色示范村36个,创建县级美丽村庄示范村50个、美丽庭院400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奉节县印发《2022年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明确九大方面27项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农技科普等公共资源短板。

  “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久久为功。”奉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将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建设,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布局,推动乡村蝶变升级。

  数读>>>

  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2022年新增试点村65个,累计达168个。截至目前,累计推动37.02万名农民变股东,折价入股耕地、林地87.26万亩,土地流转收入2573.73万元,创造就业岗位7832个,农民务工收入12325.16万元。

  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要求,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定期调度制度。2022年,全县376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920万元,村均15.74万元。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保面积791.51亩,保额15.17万元,保费4551元。

  孔德虎 王琳琳 郭梦墨 图/王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