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茶”申遗成功,重庆茶有什么机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图片新闻 > 正文

“中国茶”申遗成功,重庆茶有什么机会?

来源:重庆日报2022-12-02 11:30

  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茶叶主产地之一,在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方面也颇具特点,“中国茶”申遗成功,将会给重庆茶叶产业带来什么影响?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我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知名茶企负责人等。

  申遗成功是中国茶叶文化自信的体现

  重庆日报:作为茶业从业人员,如何看待“中国茶”申遗成功?

  苗伟(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苗品记茶业董事长):“中国茶”申遗成功是中国茶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纵观全球茶叶发展,红茶是主流,尤其是英式红茶,市场上70%以上的消费群体都喜爱红茶,中国茶在世界上的占比相对来说比较低,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因素,“中国茶”的国际地位也在慢慢提高。

  申遗成功后,“中国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标准,比如什么样的茶是中国茶,它包括哪些范围等等。

  谢宇(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处长):“中国茶”申遗成功也意味着中国茶叶传统生产技艺及茶文化得到世界的高度认可,可以让重庆乃至中国很多地方的非遗茶技艺和习俗,借助这次机会走上世界舞台。

  重庆茶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重庆日报:目前重庆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情况怎样?

  谢宇:“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相关的44个项目,此次虽然重庆茶叶没能入列,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近年来,重庆把茶产业纳入全市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进行重点培育,全市有35个产茶区县,茶园面积105万亩,茶叶产量5万吨,毛茶产值超过45亿元。基本建成渝西特早名优茶、渝东南高山名优茶叶和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三大茶叶优势产业带,初步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同时,永川秀芽手工制作技艺、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城口鸡鸣贡茶传统制作技艺等十二种传统制茶技艺被纳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评选中,“永川秀芽”“南川大树茶”“秀山毛尖”等夺得“百茶”典型荣誉。

  张节明(重庆茶业集团董事长):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其实就是巴南银针的手工制茶技艺。它起源于明代,当时明代在巴县有两大贡茶,其中之一是八条茶。

  巴南银针是在八条茶核心制作工艺基础上,不断地精进和改良。它有两尖一圆、身披白毫的特点,所以被称作银针,其制作工艺在重庆传统制茶技艺中极具代表性。

  重生产端轻消费端导致缺乏市场影响力

  重庆日报:重庆在传承和保护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上还有哪些短板?

  张阳(茶语网创始人):目前重庆的茶叶品牌在全国来说影响比较小,当然我们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包括永川秀芽、南川大树茶、秀山毛尖等一些地方品牌,但是影响和规模都比较小,比起苏州碧螺春、安吉白茶、西湖龙井就差得很远了。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重视茶叶生产端,忽视了茶叶市场终端的培育。

  苗伟:重庆茶产业重心还是放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对茶文化,也包括茶叶店、茶馆这些销售终端的投入是微乎其微。而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像广东,他们除了重视建设茶叶基地外,还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茶叶文化和品牌建设上,政府通过培育一些叫得响的茶餐厅,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苦练内功抓住机会“借船出海”

  重庆日报:“中国茶”申遗成功对“重庆茶”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会?

  张阳:中国茶”申遗成功之后,国家势必会出台一些有利于茶行业发展的政策,这有利于重庆的特色茶走向世界。

  而要苦炼内功就需要做好三点:第一是农残标准要符合国际出口的要求,不能只看国内市场;第二是关注非茶类茶产品的国际化或者开辟海外华人市场,比如武隆老荫茶,完全可以成为重庆火锅的绝配搭档,借助重庆火锅的知名度去闯市场;第三是文化培育,非遗是技艺和文化的共同体,技艺要有特色,文化也要形成完整的表达方式,要在茶俗、茶艺、茶宴中挖掘重庆的特色茶文化。

  谢宇:“中国茶”申遗成功,重庆要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这篇大文章,以弘扬茶文化为关键,扎实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狠抓茶文化资源发掘。支持涉茶院校、行业组织等围绕“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和“南川大树茶”等三大品种及资源,开展茶文化内涵研究和挖掘;

  二是狠抓茶文化科普教育。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举办斗茶大赛、茶文化节、采茶节、茶品鉴等茶事活动,推动茶消费,发展茶经济;

  三是狠抓茶文化载体建设。重点支持茶馆行业协会出台地方性行业标准,对茶馆、茶庄、茶叶营销店面改造升级,推进茶馆业连锁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培育茶产业服务集中区,打造茶文化特色商贸镇和特色街区;

  四是狠抓茶文旅融合发展。开展渝茶文化传承人、传统工艺制茶工匠培育和认定。促进“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推进“茶+旅游+”、“茶+生态+”,建设一批茶文创精品。(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伟平)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闭幕

  • 进博会招商路演走进天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