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出现杀猪盘剧本杀,玩家花5小时打“杀猪盘疫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 正文

重庆出现杀猪盘剧本杀,玩家花5小时打“杀猪盘疫苗”

来源:重庆之声2022-04-12 09:49

  “猪仔”是杀猪盘犯罪嫌疑人对受害者的一种蔑称,因为这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是通过聊天交友获取被害者信任,在精神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投资、赌博等方式进行诈骗,很多平时很精明的人都会变成“猪仔”中招。

  能否像打疫苗一样,提前了解杀猪盘的各种套路,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重庆出现的杀猪盘剧本杀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近日,记者前往南坪万达广场的一家剧本杀馆。在这里,8名玩家在1名主持人的带动下,花5小时深入了解了杀猪盘套路。

重庆出现杀猪盘剧本杀,玩家花5小时打“杀猪盘疫苗”

  记者从南岸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获悉,南岸区出现了一种名为杀猪盘剧本杀的全新反诈模式。因为玩剧本杀的大多是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杀猪盘的主要受害群体恰好是80后、90后,所以这种杀猪盘剧本杀能够起到精准反诈的作用。

  杀猪盘剧本杀到底什么样子?4月1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坪万达广场的一家剧本杀馆。刚到馆里,就遇到8名玩家准备体验杀猪盘剧本杀——《杀猪》。8名玩家中有一位是剧本杀馆工作人员叶子,经常陪客人玩剧本杀的她坦言:“反诈剧本杀在重庆有不少爱好者。从去年5月开始,重庆就开始出现了反诈剧本杀,之前最出名的剧本是《来电》,讲的是电话诈骗的,周末人最多的时候有4-5桌人体验;最近新出来的是《杀猪》,和杀猪盘有关。”

  通过剧本杀了解反诈知识靠谱吗?叶子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反诈剧本中会让玩家了解诈骗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话术、诈骗手法以及心理活动,所以真的有玩家因此受益。我有个小姐妹莎莎上次玩了反诈剧本杀没两天,就真的接到诈骗电话了。当时她觉得诈骗电话一听特别熟悉,就想起了《来电》里学过的话术,于是马上就把电话挂掉了。”

  下午2点半,剧本杀《杀猪》正式开始。记者看到玩家们从盒子里拿出了剧本和道具,道具中甚至有一把袖珍的塑料小手枪。主持人告诉记者:“这是一件重要道具,凶手会利用枪胁迫知情人,逼他们做一些违心的事。”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个沉浸式体验杀猪盘诈骗的欢乐本,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寒江市和缅北,玩家会在玩的过程中扮演缅北诈骗组织头目及其手下、受害人及同学、抓捕诈骗嫌疑人的警察等。玩家会了解到杀猪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其中会遇到哪些套路,如何识破其中的话术等。”

  在记者采访杀猪盘剧本杀的过程中,恰好遇到了来这里发放反诈宣传资料的南坪派出所民警徐志杰,他表示剧本杀已经成为了南坪派出所宣传反诈的新渠道:“我们派出所民警在走社区送平安的过程中,发现辖区内出现了剧本杀反诈的新模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符合年轻人轻阅读、重体验的心态,所以每次我在社区巡逻,都会到这里散发一些反诈资料。”

  在《杀猪》剧本中异常活跃的玩家七七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有关反诈的剧本杀,感觉非常棒!我在剧本里扮演的是一个憨憨的保安队长,在里面体验了网络刷单诈骗,利用恋人关系进行炒股诈骗。这个剧本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诈骗的内容,下次我如果遇到,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下午7点半,经过近5小时的体验,《杀猪》迎来了大结局。有趣的是在剧本结束时,主持人还提醒玩家:“为了避免杀猪盘上当受骗,大家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重庆之声记者 周露晗 实习生 马鑫 报道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