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 正文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来源:华龙网2022-01-27 08: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手记

  一人一马,他与“火锅”的这段旅程,不正是多少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嗒嗒嗒……”1月25日,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马蹄声,29岁重庆小伙乐晓雲,成功进入家乡奉节境内。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刚下过雨,乐晓雲深蓝色的斗篷雨衣上沾满雨水。尽管他特意系了一条发带,头发依旧被风吹得有些许凌乱,发带前的刘海快要把眉毛给遮住。他轮廓分明、双眼深邃,单手牵着马绳,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一人一马,从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出发,途经独库公路、省道101、乌鲁木齐、嘉峪关,翻祁连山,穿秦岭……全程4400公里,历时半年多,他终于回到自己家乡。

  如果说,骑车旅行是为了寻找远方的风景,那么,骑马旅行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这一路,乐晓雲跨过山川,越过河流;看过了祁连山上的大雪、听过了独库公路草原旁的蝉鸣……有欢乐,有温暖,也有惊险。关于他与“火锅”的故事,还得从半年多前说起……

  重庆到新疆

  “野马”买了一匹马

  乐晓雲说,他就是一匹野马。

  他的性子野,2016年大学毕业,工作换了好几个,没一个能留住他。

  “朝九晚五,每天坐在办公室,我根本待不住。”既然坐班坐不住,那就创业吧,乐晓雲随即转换了人生的跑道,自己当老板,承包鱼塘养鱼、卖水果,最后却都是不了了之。

  野马总归是要出去奔跑的。一个念头冷不丁在他脑中蹦出来:想磨炼自己的心性,不如来一场千里走单骑!

  2021年五一之后不久,乐晓雲心里的野马又开始奔腾,一个声音在呼喊着“不能再等下去了!”对啊!他告诉自己:趁现在还年轻,还有时间,有什么想法就应该赶紧去做。于是,他带上五万多元积蓄,把行李装入两只编织口袋,乘坐火车前往新疆伊犁。

  5月22日,到达伊犁之后,乐晓雲就开始买马。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买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次,他花了21500元买到一匹马,买回来后发现马儿有脚伤,根本没办法远行,无奈下,只能亏了5000元把这匹马卖掉。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他继续在集市转悠,一连好几天都没有选到自己满意的马。当地人总讲,这买马讲“缘分”。一次,他在去集市选马时,在门口发现一匹菊花青马,高度大概有一米六、通体毛发以灰白色为主,就那一眼,乐晓雲知道:就是“它”了!

  向马主人询问后,得知这是一匹赛马,不是用来交易的,无奈之下,乐晓雲只能放弃。

  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乐晓雲总觉得那匹菊花青才是自己的“理想之马”。他拜托朋友跟马主人进行沟通,最后以32000元的价格购买下来。

  他给这匹马取了一个颇有重庆味的名字——“火锅”。一人一马,2021年7月1日,一场未知的旅程开始了。

  夜晚遇狼

  “野马”与“火锅”相依为命

  这趟旅途,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浪漫”。

  8月15日,独库公路,天气十分炎热,“火锅”背上受伤了,为减轻它的负重,乐晓雲将25公斤的行李背在身上,牵着它往前走。

  在到达驿站休息时,“火锅”突然惊叫起来。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火锅”如此惊慌,不熟悉马性的他连忙安抚着,同时沿路打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几天这里还有一只羊被咬死了。”当地民警告诉他这附近有狼,马或许是感受到狼的存在,才会这样。

  为了防狼,乐晓雲特意找了家旅馆,这家旅馆可以把马拴在房间外。

  夜晚,周围十分安静,旅馆建在一片草地上,四处都是山坡,拴在门口的“火锅”正在低头吃草。为确保“火锅”在自己视线范围内,这晚,乐晓雲把房间的门大大开着。

  半夜,“嘶嘶嘶……”听到“火锅”的惊叫,他立即起身拿着手电筒冲出房间,往远处的山坡一照。“不好!这是狼!”乐晓雲心一惊,只见山坡上,一双黄褐色的眼睛在夜色里闪着幽光。

  “那个晚上,我有种和‘火锅’相依为命的感觉。”眼前的状况让乐晓雲更不敢睡了,只要他一躺下,“火锅”就会马上变得焦躁不安,围着房间门口的柱子来回踱步。他只能半身依靠在床边,就这样坐着,房间的灯彻夜未关,直到凌晨四点多,实在撑不下去了,才躺下睡了一会儿。

  那一夜,附近居民家的牧羊犬叫了一夜,说明狼一直在附近转悠,没有走远。

  寒潮下的祁连山

  “野马”独自度过29岁生日

  然而,旅途中的“意外”还不止这些。

  10月23日,由于当地疫情防控政策,乐晓雲在翻越祁连山时,被困甘肃炭山岭镇,他在这个地方的山上住了十多天。

  天气越来越冷,一天清晨,乐晓雲走出帐篷,只见帐篷顶部和“火锅”的马鬃都结上了霜。“这样不行,再这样在野外住下去会有危险!”于是,他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一家没人住的旧房,在门前搭起帐篷又住了两晚。

  “走,旧房没人,我把屋子打开,你进去住。马上寒潮要来,你这帐篷根本没法御寒。”打破宁静的是一位藏族大哥,他是这家旧房的主人。原来,藏族大哥发现他搭帐篷住在房外,很心疼,特意过来把旧房门打开,借给他住。

  紧接着,当地政府在得知他的事情后,给他送来了面条、煤炭、军大衣……

  “最近工作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烦心事儿?”11月1日,这天正好是乐晓雲生日,远在广东工作的母亲给他打来电话,唠叨些琐碎家常。此刻,她压根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现在正在祁连山上,外面零下18℃,他正抵御着寒潮,独自一人过生日。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我现在想起来既觉得辛酸,又觉得温暖。辛酸的是一人在祁连山过生日,温暖的是受到当地居民的帮助,以及远方的亲人也记挂着自己。”没有生日蛋糕、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乐晓雲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29岁生日。

  这个生日令他终身难忘。

  记满人名的小本子

  “野马”也有温暖的一面

  旅途中的温暖,无处不在。

  “胡安德克、马希艳、苏晓辉、胡明全……”乐晓雲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记满了人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这个小本子,起初是用来盖邮戳纪念的。在这趟旅途中,一路上帮助乐晓雲的人越来越多,小本子也由最初的盖邮戳,变为专门记录人名的小本子。

历时半年 重庆小伙从新疆骑马4400公里回渝

  旅途开始时,乐晓雲就在社交平台直播,分享自己的旅途。后来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看到他的视频后,特意跑一趟只为给他送食物。

  “他给我的感觉很亲切,就像自己的亲大哥一样。”最令他深刻的,还是在甘肃陇南市,一位叫苏晓辉的回族大哥。

  途径陇南时,乐晓雲本来在山上搭帐篷住,苏晓辉担心他在外吃不饱,特意打车,翻越四十多公里的山路,给他送来面包和奶茶。

  “这些吃的,你必须拿着!”这是苏晓辉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命令的口吻中带着关心。在之后的旅途中,苏晓辉总是会关注乐晓雲到哪儿了,提前在他沿途的餐馆订餐,托人送过去,没餐馆怎么办?那就送,点外卖送。

  “我在网上看到的直播,了解了他的故事,被他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晒得黝黑的小伙子,苏晓辉想到自己曾经也有很多梦想,却缺少乐晓雲那般敢于“圆梦”的勇气。

  后来,观看乐晓雲直播,已成为苏晓辉的一种习惯。如果直播信号突然断掉,苏晓辉会立马给他电话,确认没事,心里的石头才会放下来。

  2022年1月,进入重庆云阳境内,47岁的胡明全,驱车60多公里只为给他送上一盆酸菜鱼。下雨后,担心乐晓雲会感冒,特意熬制姜汤又给他送过去,还买了保暖内衣、内裤送给他。

  “你做了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些留言经常出现在乐晓的直播间,最开始他只是想磨炼一下心性,到现在,这一路走来,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与善意。

  当然,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来。有人说他“炒作”,还有人质疑他“虐马”。可乐晓雲根本不在意,这一路经历的辛酸苦辣,或许没人能真正感同身受,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此刻,在他心里的那个关于“梦想”的火苗,越燃越旺。

  出发时定的小目标达到了吗?或许,对于乐晓雲而言,“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一路上经历的故事、收获的点滴,才是他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回到家乡的乐晓雲,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火锅”安顿好,然后准备将家乡的脐橙寄给这一路上的朋友们,再计划好好找份工作干,把“火锅”养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田韵沁 周盈/文 曾静 受访者/视频 林楠/主持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