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快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经济 > 正文

加快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来源:重庆日报2021-10-26 11: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川渝两地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重庆日报思想周刊约请了重庆、四川两地的专家学者,谈谈他们的看法。

  ——编者

  全面提升双城发展能级

  《规划纲要》指出,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特点是“双城”,必须打好“双城”牌,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协同提升双城发展能级。

  面向新阶段,建设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重庆、成都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根据两地实际和中央部署,重庆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成都则要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虽然重庆和成都城市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着眼现代化,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城市能级是城市能量、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首先,要提升重庆、成都的科技贡献率、科技带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寻求突破;在实践中,两个城市应协同绵阳市,努力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其次,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重庆要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成都要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对标国际化,增强城市自身核心优势。重庆、成都城市发展能级的提升,必须跳出西部看成渝,在更大的范围内明确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在城市发展能级及核心竞争力的发力方向上,重庆应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成都则要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作者:孙超英,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纲要》指出,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聚集。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的快速通道体系,推进机场、高铁沿线枢纽的换乘接驳体系建设。以建设智慧韧性都市圈为导向,加快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步伐,构建统一高效的都市圈信息网络体系。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能,统筹都市圈轨道交通、环境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共享、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促进都市圈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聚集,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市区的辐射能力。

  构建高效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引领双城新发展格局。以协调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的协同带动作用为抓手,加快构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牵头协调推进、相关处室负责条线推进、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一体化融合工作机制。立足于各自比较优势和空间资源条件,优化都市圈核心城市、梯级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深化都市圈在户籍制度、投资融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实质性联动。引导都市圈核心城市、梯级节点城市特色化、差异化布局优势主导产业,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推进重庆西扩和成都东进,促进两地联动发展。在推进重庆向西发展方面,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高新区,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二国际机场、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项目;加大重庆向西区域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兑现公园绿化、医疗教育、商务商业等高规格规划,大手笔投入城市配套,激活西部槽谷潜力,助力重庆西部区域价值升级。在推进成都东进方面,集中各方力量,加快东轴线快速路建设,推动成都东部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推动成都东进全面进阶。

  (作者:黄庆华,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

  《规划纲要》为成渝地区未来经济发展与建设,描绘了详细、明确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其中提出的“双城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新思路,为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格局,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

  突出双城引领。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区域经济中一般有一个城市作为区域中心,起着效用外溢、功能辐射的牵引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当然也有例外,有的地区存在着两个中心城市或两个区域中心,如广东省的广州市和深圳市;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市和天津市等。而双城经济圈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圈内存在有重庆和成都两个大城市,这两个大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人口都超过千万。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下,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两个特大城市相向而行,联手行动,协调一致,这对成渝地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双圈互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重庆和成都两个都市圈。这两大都市圈城市化水平高,外向型经济强,综合影响大,是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支柱。一是两大都市圈要强化各自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增强核心实力。二是要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三是强化两大都市圈互动,影响周边城市和地区,着力构建清洁能源、重装制造、高科技研发、农副产品加工等全国性基地,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壮大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两翼协同。双城经济圈的两翼是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要充分运用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发挥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渝东北、川东北与国内外的经济联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充分发挥万州、达州、南充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北翼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南翼是指推动川南与渝西融合发展。要利用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叠加交汇效应,以宜宾、泸州、江津、永川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龙头,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国家级产业基地,提升城市产业能级。

  (作者:丁任重,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推动公共资源在双城经济圈各级各类城市间合理配置,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完善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发展。

  着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实现“瘦身健体”这一重要目标,一方面,要统筹控制与转型发展同时进行,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内需要控制、转型的产业、企事业进行初步摸排与调查,对需要控制、转移的这部分对象在政策法规层面进行疏导和把控,引导其分期分批地向中小城市转移,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壮大高端服务业占比规模,转移淘汰落后低效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形态,提升区域内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创新型水平。

  加快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的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如重庆的万州、涪陵、黔江、永川等,四川的德阳、绵阳、乐山、南充等,要在强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公共事业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城市经济功能,为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的产业发展和转移提供支撑和载体。一是完善城市的居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需求的各个方面提质增效,满足城市人民的各项基本社会需求。二是提升自身优质产业的集聚力、品质度和影响力。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夯实城市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城融合质量,从观念上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成渝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分类引导小城市(镇)发展。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小城市(镇),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分类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其特色资源和特色优势。对于离特大城市距离较近的小城市(镇)地区,应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文旅小城市(镇);对于距离中型城市较近的小城市(镇),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使其能够有条件有能力承接大中型城市的产业转移;对于较远地区小城市(镇)则可根据规划内容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职能基础上,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

  (作者:周兵,系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