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三根树党支部”为基础 石柱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社会 > 正文

以“三根树党支部”为基础 石柱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来源:重庆日报2021-03-12 21: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三根树党支部”为基础

  石柱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陈维灯

  3月初,海拔1000多米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三树村时常大雾弥漫,天气依旧寒冷。

  大雾中,却有一群人不顾寒冷,挑沙、推砖、砌墙……忙得不亦乐乎。

  1928年春,经中共丰都县委批准,张承燕在三星乡创立了石柱第一个党支部——三根树党支部。三星乡至今遗存有张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三星乡将依托三根树党支部、张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三星乡副乡长陈晓铭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目前“红色三星”陈列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配套的红色文化广场、步游道、停车场等设施正抓紧施工,争取在7月1日之前把“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民协会

  “说到三根树党支部,张承燕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石柱县党史办原主任王大进介绍,张承燕不仅是石柱的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还是第一个农民协会主席、第一个农民赤卫队大队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主席。

  1907年,张承燕出生在三根树(今三星乡三树村)甘树坝一个农民家庭。在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教导下,张承燕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里学堂初中部,被乡里人誉为“小秀才”。

  1926年春,张承燕在三根树开设了“兴隆客栈”。

  不久,在四川中法大学和重庆川东联立师范学校念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廖子良、朱泽准等受党组织派遣回乡开展革命活动。来到三根树后,他们以张承燕的客栈为据点,开办农民夜校,发动群众,物色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着手建立党组织。

  在他们的引领下,张承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斗争目标之远大,任务之艰巨,道路之曲折。

  当年冬月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雪花纷扬,寒冷异常,但张承燕的内心温暖异常,因为就在这天晚上,他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在张承燕领导下,三根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张承燕为会长。

  建立三根树党支部成立苏维埃政府

  “1928年春,经中共丰都县委批准,石柱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即中共三根树党支部委员会成立,由张承燕任党支部书记。”王大进介绍,张承燕在三根树场上开设的客栈和商铺,成为了党组织活动的据点和联络站。

  不久,张承燕又抓住国民党在各地大办民团的机会,打入民团内部,任团防大队大队长,从而将三根树农协会的120余名骨干编入团防大队,并在1928年秋天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三根树农民赤卫队”。

  同年10月中旬,三根树党支部定按照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要求,成立了双凤庙苏维埃政府,张承燕任主席。

  “双凤庙苏维埃政府诞生于腥风血雨之中,虽然稚嫩,但极具感召力,使千百年来饱受苦难的农民有了盼头和希望。”王大进说,双凤庙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不仅是石柱县和石丰边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府,也是川东地区乃至川鄂边区最早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之一。

  然而,三根树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民运动,触动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开始对革命阵营进行疯狂反扑,并组织暗杀队,对农运负责人和革命积极分子进行暗害。

  1929年2月18日,张承燕在一个叫冒水孔的地方被暗杀,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年仅22岁。

  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张承燕牺牲后,人们将他安葬在了他的出生地甘树坝。

  2005年,石柱划拨专款,在甘树坝重建了张承燕烈士墓,2007年6月又对墓地进行了修缮。如今,每年清明节,当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群众、青年学生,都要前往祭祀,缅怀张承燕的英雄事迹。

  为充分挖掘三星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同时整合三星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康养资源,探索红色文化旅游与康养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三星乡启动了“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项目建设。

  陈晓铭介绍,整个项目建设以三年为周期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即2021年将完成总投资1475万元,包括“红色三星”陈列馆、张承燕烈士墓修缮、三根树党支部遗址复原、三根树“红色村寨”风貌改造、游客接待中心、重庆冶锌遗址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地方课程《红色三星》开发与出版等,“计划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在2021年7月前初步完成,并面向市民开放。”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盐湖“变身” 山明水秀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