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未来,如果你生病了,给你看病的专家可能是机器人。1月8日,中国(重庆)智慧医疗创新技术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在渝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在研发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其目标,是让机器人医生达到有二三十年从医经验的专家水平,成为儿科专家医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何大维透露,该项目已启动,并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目前正在搭建模型、测试算法。下一步,待测试好算法后,将对机器人医生进行临床诊疗训练。
由于机器人医生一开始不是“聪明人”,首先需要专家去训练。但后面,该医院期望机器人医生具备强人工智能,能够进行深度学习、自我训练,直至达到甚至超越人类专家水平。
据悉,目前在临床上,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在使用机器人医生,但这些机器人医生普遍只能起到辅助医生看病的作用,如提供建议、提醒医生、帮助医生分析等。
长期以来,由于专家数量有限、专家精力有限,导致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缺乏,老百姓找专家看病成为了一件难事。而在未来,该医院研发的机器人专家医生可在各类医院及线上投用,不知疲倦地给病人看病。由此,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何大维表示,未来的医疗体系将是“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目前,远程查房、在线复诊、在线开处方、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已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落地,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随着机器人专家医生投入临床使用,则有望在解决看病难的基础上,再解决好让老百姓“看好病”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于医疗服务行业,全球智慧医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据研究机构数据,2019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
在重庆,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在论坛上发布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重庆,已建成44家示范“智慧医院”,重庆市卫生健康专网已完成市-区县-乡镇三级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已完成市-区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全市近80%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可开展各类预约诊疗服务;初步建成全市医学影像云中心,17家市级医院已接入该云中心。5G+医疗急救车、智能健康小屋、CT方舱、远程影像诊断、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多种智慧医疗应用,已走进医院和人们生活。全市疗服务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
重庆日报全媒体黄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