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4日,北京胡同之根文化体验馆正式投入运营,并迎来第一批体验观展游客。被誉为“胡同之根”的砖塔胡同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七百余米,因东口的“万松老人塔”得名。
作为唯一一条自元大都时期起就有文字记载的胡同,砖塔胡同的历史感不仅保留在建筑上,更体现在与众多文化名人的交汇之中。鲁迅先生于1923至1924年间曾居于砖塔胡同61号(今84号),在此创作了《祝福》《在酒楼上》等名篇。此外,清代女词人顾太清、“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以及新中国文物事业奠基人之一的齐燕铭,都曾在此留下生活与创作的足迹。
一院一策,老胡同有了新生活。随着城市发展,砖塔胡同面临着人口密集、设施陈旧、风貌杂乱等问题。近年来,在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德源兴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国企资源优势,遵循“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原则,通过“申请式退租”“保护性修缮”“风貌提升”“业态植入”等一系列城市更新举措,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实现“老胡同,新生活”的有机更新。
如今走进胡同,环境美了,人气儿旺了。关心着胡同发展的大爷说:“胡同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好,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感受胡同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我们特别高兴!”
深挖胡同文化IP赋能胡同迎新生。走进砖塔胡同33号——北京胡同之根文化体验馆,“胡同之根”茶饮空间营造出雅致的文化消费体验。相邻的“胡同之根主题邮局”里,以胡同四合院、门楼、砖雕、窗格等经典建筑符号为灵感的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能够把“北京胡同记忆”带回家。
登上二楼,一场与千年前文化对话的“重彩金线·胡同回响——敦煌到法海寺的千年壁痕”壁画艺术特展正在展出。艺术展以壁画为媒,让敦煌的苍茫悠远与法海寺的精丽庄严在胡同里相遇。
北京德源尚嘉城市更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裴臣介绍,以砖塔胡同33号楼为核心,砖塔胡同城市保护更新项目精心打造蕴含胡同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一楼定位茶饮空间和文创主题邮局,二层为灵活多变的文化展陈与研学基地,顶层露台的观景打卡区则是拍摄照片、感受北京城古今交融魅力的绝佳位置。
在有效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尚嘉置业公司将腾退空间转化为一系列兼具文化品位与市场活力的新业态,实现了从“安居”到“乐业”的升级。
位于砖塔胡同8号的京品尚饮咖啡馆,用创意饮品讲述胡同故事,将八百年胡同文化融入一杯一饮之中。砖塔胡同15号原为临街民居,经恢复性修建后,转型为尚嘉京品养生堂。养生堂提供中医推拿、拔罐、针灸、理疗等特色项目,致力于为居民与游客提供身心调养服务。走出砖塔15号的养生堂,对面便是烟火气最盛的砖塔胡同36号尚家化府餐厅。餐厅主打小碗菜模式,同时提供手工制作的刀削面,以东坡红烧肉、辣椒炒肉等特色菜品,为探寻地道口味的游客提供了绝佳体验。
北京德源尚嘉城市更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书记刘峥介绍,尚嘉置业公司和尚嘉京品运营公司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不断激活老北京胡同内涵式发展动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更新的治理效能,为胡同更新注入活力。
胡同的变迁,是北京老城保护更新一个生动的缩影。在砖塔胡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一座城市记忆的活化与传承。未来的砖塔胡同修缮后仍以居住功能为主,那些藏着几代人记忆的院落会被细心修缮,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会跟着改善——老胡同要留住“老味道”,更要适合现代人过日子。走进砖塔胡同,走进的不仅是一条街巷,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个正在发生的北京故事。(舒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