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赵旭)广东珠海,海风载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一架1:1还原的国产大飞机C919模拟驾驶舱前,一群中学生轮流坐上驾驶位,在专业飞行教员的指导下体验飞机驾驶的感觉。这不是航空展,而是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上的一幕。

图为第七届教博会现场。(北师大供图)
11月15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博会在广东珠海举行。
漫步在超过3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教育创新的画卷徐徐展开——在高校展区,北师大“强师工程”的系统性方案与清华大学“全人工智能守护课堂”的前沿探索,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在主题馆,各地纷纷展示国际教育、科学教育等创新经验探索;社会展馆内,众多机构通过教育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呈现正被重新定义的教学方式……
教博会不止于展览。例如,今年专门设立“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区”,构建起“展示—对接—孵化—推广”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教育科技项目搭建与资本对话的桥梁。同时,教育创新成果路演大赛以“教育+AI”为核心赛道,设立学生成长、教研教学、校园管理等方向,让优质成果从创意走向市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耦合成为本届教博会的亮点之一。北师大联合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专业团队及一线科技教师合作研发出的“做飞机”航空科学课程,打破了传统科学教育的边界。高仿真教具与沉浸式实践,让前沿的航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生动起来。
“这是我们首次将专业飞行培训经验融入基础教育。”一位参与课程实施的专业飞行教员说。在他的指导下,来现场参观的中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飞行控制系统,感受航空工程的精密与魅力。
“这种将‘国之重器’的科技成就转化为育人资源的尝试,是教博会倡导的融合创新理念的体现。”北师大有关负责人说。

图为第七届教博会现场。(北师大供图)
教博会期间,多场聚焦教育改革创新的论坛和成果发布同步举行。
其中,第四届教育局长论坛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吸引来自山东潍坊、河南信阳等全国30个省区市的691位教育部门代表等,共同围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资源配置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该论坛还发布《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调查报告》、2025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案例等。
北师大科研团队研发的古汉语大语言模型“AI太炎3.0”首次公开展示。该模型以1.8B参数规模有效应对古汉语处理的“低资源、富知识”挑战,优化了字词释义、文白翻译及多语种互译功能,目前已应用于文言文教学与学术研究等场景,赋能中华语言文化传承创新。
此外,“数智时代·人文湾区”主题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家教门风研究,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亲子关系、AI伦理等议题展开沙龙对话,提出以“契约精神”平衡科技使用,为家庭教育的时代变革提供人文引导。
据悉,教博会已走过十年历程。从2015年首次亮相,到2018年永久落户粤港澳大湾区,该博览会完成了从单纯展示到“展示、交流、转化、孵化”一体化生态的蜕变。“十年间,近万项创新成果在这里与观众见面,超百万教育工作者在这里交流,教博会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缩影。”北师大常务副校长王守军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创新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教博会继续汇聚众智、凝聚合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